这首咏雪诗,紧扣诗题中的“春日"、“山中"描绘,点明了时间地点与环境状况,形成了一幅别具特色的山村春雪景图。
首联第一句写春雪落竹丛,“无声”之中仿佛“有声",把春雪的那种温柔,缠绵和细密,写的惟妙惟肖,韵昧很浓。首联第二句写春雪的“霏霏漠漠"及其“散”、“凝”的形态,把雪花密而无声的那种状态写的十分逼真,“散”和“凝”这一组反义词同时加在了雪花的描述上,直接从状态上突出了雪花“似松非松,似散非散”的特点,矛盾而又统一,这样的雪才富有特色。
颔联,第三句中的“重妆蕊",“妆蕊”本就是用来描写梅花的,而作者所面对的却是雪白洁净的雪花,冬天刚刚过去,梅花早已凋零,而作者在这里点睛一笔,生动地再现了春雪缀满枝头,宛如梅花再放的景象,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千古名句有异曲同工之效。第四句中的“却结冰",写出了春雪带来的春寒,连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水都又重新结冰,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为当时景色的大环境坐下了铺垫,不得不说,作者在词语的拿捏,内容的安排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颈联,第五、六两句则是平铺直叙地描写了春雪中的人事活动:系鹿谢猎客、添茶候吟僧。看似普普通通的乡家活动,却在这里赋予了雪景的一种动感,动静结合,从朴实中见真感情,使整篇诗欣赏起来更富有真实感,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充分体现了山村农家的特点,诗中所描绘的这幅春日雪景也因这生动的农家描写而显得更加有生命力。
尾联写春雪滋润万物的功力可以与春雨相等,给山间松径带来一片生机。春雨素来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赞美,而此处,作者直抒胸臆,“同功力”三个字将春雪对大地做的贡献直接提升到了与春雨等价的高度,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无尽喜爱与赞美之情。最后又用了“松径”和“莓苔”两个意象将春雪所作的贡献具体化,正是因为春雪的滋润,这两种植物才会“又一层”,更加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在此处,也可见作者逻辑之严谨,思维之紧密。全诗以写景为主,虽无华丽之辞藻,却有真实之感情,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春雪之后山村所特有的清新、闲适、淡泊的特色,全诗读来朗朗上口,读者细细品味之时,脑袋中就能浮现出那样一番雪景,雪景无限风光,着实令人神往。
梦游仙。分明曾过九重天。浩气清英,素云缥渺贯无边。
森然。似朝元。金童玉女传宣。当时万圣齐会,大光明罩紫金莲。
群仙谣唱,诸天欢乐,尽皆得意忘言。流霞泛饮,蟠桃赐宴,次第留连。
□□皆秉道德威权。神通自在,劫劫未能迁。冲虚妙,昊天网极,象帝之先。
透重玄。命驾恍惚神游,掷火万里回旋。四维上下,八表纵横,鸾鹤不用挥鞭。
□□应念随时到,了无障碍,自有根源。看尽清都绛阙,迈瀛洲紫府笔难传。
瑶台阆苑花前。瑞云掩映,百和香风散,四时不夜春长暖,处处觉闲。
想因缘,是一点功圆。混太虚,浩劫永绵绵。任阎浮地,山摧洞府,海变桑田。
画烛双双引,珠帘一一开。辇前齐下拜,欢饮辟寒杯。
时运多难。道教痡。天地变化。有盈虚。蠢尔吴蛮。虎视江湖。
我皇赫斯。致天诛。有征无战。弭其图。天威横被。廓东隅。
春风吹众树,春唤如鸣梭。平烟带远村,时闻樵者歌。
田父有真乐,东皋牧群鹅。烟暖众草合,艳绿如流波。
搔首负白日,欢然得婆娑。事立或福的,识深乃愁多。
西家酒正熟,况此天气和。
赍弼曾传协帝廷,天留南粤作藩屏。能如公意材原少,独恃神怜梦不醒。
铃阁森严夸静镇,楼船拘系叹伶仃。尚余宏济艰难意,未报中台陨相星。
蜃楼峍屼倚苍空,下瞰冯夷碧玉宫。珠树三千尘不染,画阑十二路相通。
兰台客往曾鸣凤,芸馆人传昔射龙。千载源流知有属,是谁清梦度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