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自春至夏,北方三月不雨,此诗即咏写此事。
首两联交代背景,描写“春欲晚”的时节的农村风光,并由杖藜老农话农事引入下层。三四两联借田家父老之口描述农村干旱情景。旱情的严重,田家父老的忧虑凸现无遗。下面四联写诗人内心的触动及深深叹息。诗人既为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岁岁劳作的悲苦命运而感叹,更为官府的剥削压榨,使农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和损害的现象愤懑不已,揭示出农民辛勤劳动反而日益贫困的真正原因并非只是天灾所致,而在于统治者的残酷盘剥,笔锋直指封建统治者及不合理的制度。尾两联又回到眼前现状的描写:土地干旱无法耕种,人们只能用野果野菜充饥,而清兵又要从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向云南发兵进攻,人们在遭受灾荒的侵害、官府剥削压榨的同时,还要蒙受战乱的痛苦。
此诗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和生活处境寄予了深深的关切同情,对腐败统治阶级及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极富战斗性和认识价值。
双燕蹴帘飞,趁好春,炉头且贳吾醥。山翠淡濛濛,斜阳外、多少去帆天杪。
画楼倚郭,旧时留醉青蛾小。而今已渺。空尘网当门,断红粘草。
分明倦亸湘鬟,弄细蝶么蝉,送欢迎恼。梦断已三年,阴阴树、还听一声声鸟。
阑干那角,拍弦偏唱相思调。客心冷悄。看絮水苹烟,都成愁料。
登彼蓟门道,东望渔阳城。渔阳秋草落,万里阴云生。
鸣笳弥旷野,虏骑何纵横。羽书东西驰,刁斗日夜鸣。
一战左贤遁,再战谷蠡惊。白骨蔽榛莽,落日空原平。
成功苟如此,安得有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