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遗山集:金末元初元好问之诗文集。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事迹见本书作家小传。诗中评论元好问入元后辑存金代文献之志节与诗作之成功,知人论世,切中肯綮。
身阅兴亡:言元好问曾经历金元易代之变。浩劫空:大灾难,破坏严重。佛家谓世界由成、住到坏、空为四劫,空指世界毁灭。后遂以“劫”指灾难。
“两朝”句:谓元好问集两朝文献于一身。金亡于哀宗天兴二年(1233),元好问已四十馀岁,此后近三十年,致力于搜集整理金代文献,编有《壬辰杂编》、《中州集》,并作有大量诗文,为一代文宗。
“无官”句:元好问在金为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入元不仕,无损大节。周粟,周武王灭商后,殷商贵族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参看《史记·伯夷列传》)元好问虽未如伯夷、叔齐之饿死,但却未仕元,故曰“未害”。
“有史”句:谓元好问担心有金一代文献之遗亡。失楚弓,据《孔子家语》载:楚共王出游,遗失一良弓,从人要寻找,他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认为楚共王心胸还不大,说:“人遗之,人得之,何楚也。”这里以“楚弓”喻金代文献。
“行殿”二句:拟想金亡后宫殿凄凉,抒亡国之悲。行殿,行宫,指金之南京汴梁。作者《汴京杂咏》中咏金亡事一首有“幽兰轩已火光红”句,幽兰似为金汴京行宫轩名。夜火,鬼火。故都,指金中都燕京。金迁汴梁前之京都。乔木,高大树木,多用以喻故国、故里。《文选》颜延之《还至梁城作》:“故国多乔木。”李善注:“《论衡》曰:‘观乔木,知旧都。’”
“国家”二句:作者《瓯北诗话》卷八评元好问:“值金源亡国,以社稷丘墟之感。发为慷慨悲歌,有不求工而自工者。此固地为之也,时为之也。”这里即用其意。赋,吟咏、描写。沧桑,沧海桑田之省文,此指金之易代。
异时河内初陆梁,谁其御者朱与强。强公身死剪妖党,殊恩稠叠旌国殇。
朱公墨守一黑子,遮蔽怀卫如苞桑。时遒岁迈三十载,事过颇忆张睢阳。
吾皇继序录勋伐,诏祀名宦褒忠良。流芬远韵不可霣,遗墨始此瞻晖光。
诗律欲传杜宗武,风徽略近元漫郎。公家衮师吾所友,向人缱绻好肝肠。
往时娇养比苕玉,今日柯条还老苍。谏章九门慑虎豹,文事四海知班扬。
阿季行能亦超趠,轻收科第如掇筐。永慰老翁山下魄,九原一笑能轩昂。
近闻汴州赤大地,千里涤涤无罂粮。析骸易子都穷尽,公之旧部亦流亡。
河北枯胔相枕藉,关西寇盗仍披猖。安得如结且千辈,散布都邑苏痍伤。
摩挲此卷三太息,聊表先正诒方将。
辍程趋疾且归来,莫讶回船在不期。恐失东园桃李色,一年深悔欲何追。
滦水东流紫雾开,千门万户起崔嵬。坡陀草色如波浪,长是銮舆六月来。
月□影散阎浮树,风送将开智慧花。□约清秋□□□,□□□□列毗阇。
沈醉寄情真,片石亦名醉。溪风吹不醒,山月照清寐。
惟应刘公荣,箕踞日相对。
亚枝低,累累挂绿,秀才卖风味。绀珠匀缀,忆嚼徵含宫,龋齿妍丽。
佳人手摘檐牙倚。吞酸私自喜。记前月、红潮初尽,香篝曾共被。
心中难抛撇仁儿,春山皱蜇得,和愁憔悴。还可惜,双头打,流莺同坠。
难苏醒、日长人困,刚脆滴、樱桃浓睡里。巧一阵、楝花风过,吹芳魂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