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这时 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这首诗继承以诗歌体裁论诗歌的传统,见解卓异,说理畅达。全诗看似佶手拈来、随手而出,但却具有极为精辟深刻的理论内涵。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中仙圣,在唐代即受到推崇,如韩愈在仕由逝世时才3岁,后来他熟读李杜诗篇,作有《调张籍》一诗,其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等语,可谓敬佩得五体投地。而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对李杜的崇拜更是前所未有,并且普遍地认为诗自唐以来诗道不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人还提出从《诗经》以来每况愈下、自宋元以来无诗之论,这种看法在明清诗歌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
诗人开篇即总论概述了这一普遍现象,以李杜为代表指出了他们的诗作固然光耀千秋,流传万古,其崇高地位与普及程度已是脸炙人家传户诵。接下来却陡然转笔,尖锐地指出了这种情况带来的另外的弊端:熟极而流,不仅令人觉得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新意,而且还隐隐含有这一现象在某一程度上阻碍了后世诗人的创新之意,其见解之深刻,笔触之辛辣,思虑之周到,足以发人深省。前两句并非真足在贬低李杜,而是为下文略作铺垫而已,以下即转入主题的抒发。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忽作霜松折,犹残旧桂丛。仙山芸阁冷,郎署粉闱空。
节荡函金虎,车轓掩画熊。凄凉追往事,忍看一旌红。
满城风雨近重阳。昨夜见微霜。含苞细认玲珑叶,问佳名、色色端相。
出水芙蓉玉扇,落红万点霓裳。
萧条古寺积寒芳。不论价低昂。买归自向疏篱种,伴园蔬、平占秋光。
或有白衣送酒,且拼一醉花傍。
断魂事,说与残笺,倦墨能惆怅。念鬓羞尘镜,泪灰蜡炬,吹箫谁唱。
记影娥池上,长条带月和烟荡。倩素手,扶醉唤取,柔波双桨。
伫高楼望。剩狂花歧路,飞莺未惜声声,芳草又长。
东风换绿林亭,暗梨云、慊梦来往。费销凝,是急雨弦声,明霞佩响。
怨色西阑月,窥人昨夜薇帐。
异乡异客,问几人、尊前忘了飘零。鸿响天寥,菊迟秋倦,池台乱倚霜晴。
坐无老兵。负旧狂、休泣新亭。镇填胸、块垒须浇,酽愁不与酒波平。
多难万方一概,便知非吾土,已忍伶俜。金谷吟商,玉山扶醉,消磨半日浮生。
画阑更凭。莽乱烟、残照无情。要明年、健把茱萸,晚香寻旧盟。
城南泥水路,蒹葭满、白露晓苍苍。想茅屋数间,中央宛在,青蓑箬笠,何处鸣榔。
渔歌发、斜风杨柳岸,细雨薜萝墙。鹭立晚汀,点开波面,鸦翻乱叶,界破残阳。
伊人高卧处,有茶铛丹灶,布被绳床。遥指软红十丈,应笑人忙。
似烟波钓叟,浮家泛宅,鱼虾结伴,云水为乡。谁道桃花片片,误却刘郎。
病起出访友,一棹乘风轻。回舟趁斜照,秋气分外清。
遥山何蜿蜒,秀极不可名。层云漏日气,白如匹练横。
风禾翻青黄,霜枫交碧赪。澄江泻浩瀚,长桥势如扃。
菱罫迷归途,鸥凫导之行。港曲农户聚,树古村社灵。
隔坞动歌吹,渔唱若为赓。莫色苍然来,勌羽还林坰。
日落万象隐,但见佛火明。一星冷萤度,四野寒螀鸣。
掩篷瞑趺坐,身仄心转平。须臾达北郭,街?方初更。
昏黄叩关入,夜市镫荧荧。
由是蹉跎一老夫,家贫兄弟未当途。天时人事常多故,富贵功名焉足图。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春鸟劝提壶。
瓮中竹叶今朝熟,救得相如渴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