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谣

麦上场,蚕出筐,
此时只有田家忙。半月天晴一夜雨,
前日麦地皆青秧。阴晴随意古难得,
妇后夫先各努力。倏凉骤暖繭易蛾,
大妇络丝中妇织。中妇辍闲事铅华,
不比大妇能忧家。饭熟何曾趁时吃,
辛苦仅得蚕事毕。小妇初嫁当少宽,
令伴阿姑顽过日。明年原得如今年,
剩贮二麦饶丝绕。小妇莫辞担上肩,
却放大妇常姑前。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夏麦上场,春蚕出筐,这正是田家大忙的时节。

风调雨顺,半月天才下一个晚上的雨,过几天看田地的秧苗都泛青。

天晴下雨都恰合农民的心愿,自古难得。妻子在家里,丈夫在农田各自忙碌。

天气很快就从凉爽变得暖和,蚕很快结茧,茧破蛾出来,大媳妇在缫丝,二媳妇在织布。

二媳妇忙里偷闲修饰打扮,和大媳妇相比,不能很好为家里操劳。

大媳妇饭做熟了都不能及时吃,辛辛苦苦等到养蚕的事情忙结束。

小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

希望明年还有今年这样的收成,能有多余的大麦、小麦和丝绵。

小媳妇不推辞挑起家务的担子,自己去劳动,让大媳妇在婆婆前侍奉相陪。

注释

皆青秧:田地的秧苗都泛青。

蚕易蛾:蚕很快结茧,茧破则蛾出。

铅华:搽脸的粉。事铅华,修饰打扮之意。

少:稍微。

阿姑:即小姑。顽:嬉也。

“剩贮”句:意为能有多余的大麦、小麦和丝绵。

担上肩:挑起家务的担子。

当姑前:在婆婆前侍奉相陪。

赏析

  这首诗描述农桑丰饶之年,一个农家各有分工共同努力从事紧张劳动的欢悦情景。诗歌刻画这家三个媳妇的不同个性及其在繁忙时刻的不同表现,并表达了农民对农业不断获取丰收的愿望,以及对改善生活追求。全诗风调纯美,情趣盎然。

  全诗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由农时人笔,写夏麦上场,春蚕出筐,这正是田家大忙的时节,恰好又是风调雨顺,“阴晴随意”。麦收过后,新秧又已泛青,只见那夫妻双双在田地里忙碌。这真是农家难得的好时光。这一层作者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写出了田家不误农时的勤劳和劳动的热情,赞叹之意已包融在字里行间。

  第二层集中笔墨写农家三妇。在蚕已作茧、蚕事正忙之时,大妇绕丝,中妇织帛。中妇年轻,忙里偷闲,不时还要用胭脂打扮一番,比不上大妇操劳顾家,忙得连吃饭都不能及时,一直辛苦到蚕事结束。小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

  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这田家辛劳而又和美的情景,是通过家中三位媳妇各自不同的神态举止表现出来的。这里的笔法与辛稼轩《清平乐》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相似。辛词依次刻画人物以赞美农家的劳动生活。陈诗则从农家妇女来落笔,排行地位分明,神情各异,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的情趣。第三层写对明年继续得到好收成的祝愿,“剩贮二麦饶丝绵”,农家希望辛苦劳动能结出果实。作者在全诗的结尾,又补写一笔“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小妇今年是新嫁娘,理当照顾,明年就应该减轻大妇的负担,让她去陪陪阿婆了。

  作者在这首古诗里反映了风调雨顺年景农民一家的辛勤劳动生活,也写出了劳动之家纯朴和美的家风,以及获得丰收的喜悦和愿望。作者的赞美田家之情是以质朴真切而又饶有情趣的笔触表现出来的。

创作背景

  庆元二年(公元1196),此时作者在通判房州权知州事任上。因为风调雨顺和辛勤劳作,当地便出现了孟子所说的“乐岁终身饱”的景况。作者看到田家丰收后的喜悦,于是作诗以表赞叹之情。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猜你喜欢
江与湖相通,二水洗高空。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何当逸翮纵,飞起泥沙中。
熬洒沧波耗,征输泽国贫。
婴罗矜示子,连策借能臣。
拜手觚棱晓,浮舟狼汤春。
东南待苏意,别酒莫逡巡。
不学诗书君勿嗤,人间情伪古难知。
第看陵麦青青句,尽是当年发冢词。
野禽林栖啾唧语。闲庭院、残阳将暮。兰堂静悄珠帘窣。想玉人、归何处。
喜鹊几回薄无据。愁都在、双眉头聚。凄凉方感孤鸳侣。对夜永、成愁绪。
衰残与世日相疏,惠好唯君分有馀。茶药赠多因病久,
衣裳寄早及寒初。交情郑重金相似,诗韵清锵玉不如。
醉傅狂言人尽笑,独知我者是尚书。

满拟新桑遍冀州,重来不见绿云稠。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秋月临妆阁,春花闭殿门。妾颜长似旧,玉镜有明昏。

瑶池昨夜新凉,一奁环佩秋声碎。多应卷尽,晴丝万缕,静香十里。

鹭怅盟寒,鸳惊梦冷,画栏谁倚。剩吴娃小艇,采芳重到,料比似,人憔悴。

可是凌波仙子,嫁西风,靓妆都洗。碧筒唤酒,红衣试舞,旧欢难记。

怕点清霜,怕逢疏雨,怕随流水。算关心只有,跳珠零乱,作相思泪。

王正初生七叶蓂,斗牛间气出延平。
次公恰恰九年最,叔度汪汪千顷清。
济北一编烦展究,剑西半壁赖生成。
且倾江汉朝宗水,济彼公堂荐寿觥。

竹树潇湘声,华馆岩壑意。夜不下朱帘,为有云来去。

凉秋聿云暮,烈风飘人衣。念子远行迈,整驾出郊畿。

徬徨以中夜,起视明星微。出祖城南隅,握手不能归。

孤鸿号中野,木叶纵横飞。聚散一如此,素心亦已违。

惟有双鱼札,慰我长渴饥。

十载归来仍故我,战墟满目尘埃。可能劫外认馀灰。

堂深留梦永,寒重拨弦哀。

初日园林柳杏浅,有人曾共徘徊。春风入鬓寸眉开。

而今成往事,呜咽逐秦淮。

凭高莫送远,看欲断归心。别恨啼猿苦,相思流水深。
翠云南涧影,丹桂晚山阴。若未来双鹄,辽城何更寻。
僧房高揭谏和书,知是高人意不虚。
我亦今年三十七,闭门畏祸独何如。
夕霁凉飙至,翛然心赏谐。清光松上月,虚白郡中斋。
置酒平生在,开衿愿见乖。殷勤寄双鲤,梦想入君怀。
相疏怜各病,相见贺更生。
久乱诗书废,长贫门户清。
晨炊才脱粟,夜卧亦班荆。
只有悲秋卷,多于未受兵。
坐底立,立底坐。
我即你,你即我。
毕竟烧香礼拜认,几成话堕。

越死超生底事忙,青梅才结柳条黄。怪来郎将狂初醒,却笑端明梦已长。

饮酒喜从天预戒,闻筝犹觉习难忘。云间风动虚窗外,声色何曾两不将。

买陂塘旋栽杨柳,池亭检校公务。团茅时复羲皇上,惊梦每来窗雨。

东望渚。却不似西偏,略约连双屿。于时语语。待柳色环堤,荷香入座,方足倚阑趣。

园丁戆,直把廉名自许。端如司马家吕。十年护得檐前桧,莫咏蛰龙奇句。

谁酌醑。试共看东皋,五斗先生谱。明当仿古。要渠列箕畴,牖县羲画,学取晦翁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