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愁集》卷十三“集风流”篇载有词作者叶小鸾的这样一段轶事:“晨起,未及梳妆,往候其母。母尚未起,揭帐问安,因见其貌美甚,乃笑语之曰:“我见犹怜,未识画眉人道尔何如也?””这位才女母亲在这儿欣赏、赞美女儿,也是种“看花”一般的心性。可惜这样的一个才貌双全的绝色女子,虽已配婚,但那个张姓郎君尚未及为她“画眉”,她就匆匆地去了,就像“驿外断桥边”自开自灭的一株弱花。
沿着曲曲弯弯的阑干回廊,小鸾来到自家这小小的闲庭院,此来不是“闲”逛、并非漫游,却是因着这春寒的悄然降临,心中揣着一段“恐”惧:但不知庭院里的花姐姐草妹妹们,是否安然无恙?她急急地走着,慌慌地找着,猛抬头只觉眼前忽然一亮,却原来是邻家院墙上“一枝红杏出墙来”,但却消瘦得实在是可怜,颤巍巍地独立在旧已相识的东风之中,乃至小鸾一开始只看见一点红“影绕”着墙头,显得格外的孤独失援。想当初宋人叶绍翁写“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时候,这杏姑娘是何等富有生命力!那是一种过剩的生命力的欣然展露。而如今,东风依旧,可杏花姑娘却瘦弱不堪,出墙,也只是一种例行规程而已。
那么,去看看海棠花如何、梨花怎样了。哟!难怪人称“醉美人”,海棠姑娘睡得这般早啊!梨花呢,却早已褪下枝头,难觅踪影。“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东坡先生当年可是这么道来着。要不,奴家也来学他一学,烧起高烛将美人照醒了再说?哦,不可呵不可!海棠美人让照得不得安寝,也惟有东坡先生才不算得罪。她们睡的睡了,褪的褪了,奴家特地冒着春夜寒厉的风,跑了来,却没有一个与我说话的,没有一个接受我问候的,只得欲语而止。看来也只能这样无功而返了,小鸾一边行走,一边抱怨:她们只知道争奇斗艳,争累了睡、斗罢了褪,就不知道还有人“为伊惜流年”,关注着天气的变化、时光的流逝。
少女心性,自然格外清纯,故而少女写作的文艺作品,也就显得十分的纯真可爱。那春寒的夜色中匆匆而去的娇小身影,那寂静的院落里踽踽而归的零乱脚步,那生闲气而找不到对象的娇憨神情,全由那清丽畅达的文字给记录了下来,读之真让人忍俊不禁。
淮安城郭真虚设,父老年前向予说。筑时但用鸡粪土,风雨即摧乾更裂。
秪今高低如堵墙,举头四野青茫茫。不知地势实冲要,东连鄂渚西襄阳。
谁能一劳谋永逸,四壁依前护塼石。免令三岁二岁间,费尽千人万人力。
逢人不肯下颜色,砥柱屹然羞比周。能诗怪有墨君僻,一派元出文湖州。
人迹霜空逗晓烟,赤阑干外影娟娟。横分鸭绿温暾水,卧惹鹅黄细腻天。
却听早莺乌鹊畔,爱梳新月彩虹前。玉颜去后无消息,一线牵愁十五年。
处事元如寄,浮生疑即归。床头琴绝响,灯下泪停挥。
斤斧侵乔木,莓苔掩旧扉。秋霜惊满鬓,堪惜故人稀。
岚雨初晴绿树新,松萝夹屋净无尘。洞花幽鸟时时别,野鹤孤云日日亲。
红雾半窗丹火候,青山万古百年人。从君更觅方平宅,玄武门前作近邻。
世间万事不可虞,奇祸何由也到渠?不见嵇康遭杀戮,令人空叹养生书。
龙涎万斛绛云重,彼美西人一粲逢。獭髓无痕冰作骨,羽衣初试水为容。
瑶池燕罢醒看醉,月殿妆来淡胜浓。未许何郎能斗洁,诗仙玉立众宾从。
有鸟生炎海,飞鸣历中洲。似鵩形不祥,况乃恶声如鸺鹠。
朝鸣但䀨耳,暮鸣增人忧。霜凝日落百草死,更闻此鸟鸣啾啾。
纵横四野间,历乱呼其俦。嗟汝身虽微,厉欲凌九州。
老鹤知时寒,低飞尚垂头。汝独声呀呀,妄语丛愆尤。
道傍苍应应秋始习,一击不中为尔羞。居然声气彻阆苑,造作百怪无时休。
百鸟奔春阳,汝独凛凛催穷秋。成形受气安可化,汝谁有口不自由。
周公诛妖鸟,遗教不可求。千年遗孽死不尽,坐令日月惨黩、天地为悲愁。
我欲请王母,天网忽下收。东海求凤凰,西山鸾鹫鸣相酬。
翛然六合间,众声和且稠。此鸟闻之大恨死,馀者惊窜,一日卷舌尽入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