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蚊谣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夏夜沉沉,清静的堂屋门窗大开,飞蚊趁着黑暗,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喧闹声突然而来,起初听了吃惊,像是隆隆的雷声从南山传来一样。
蚊子歘欢在昏暗的夜里嗡嗡地鼓翅飞舞,糊涂人分辨不清,聪明人也感到迷惘。
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难于觉察提防。
虽然我有七尺之躯,你蚊子小如芒刺,但是我寡你众,所以你能把我伤。
天生蚊子有一定时节,我不可阻遏,为了避开你的叮刺,我只好躲进蚊帐。
等到凉风吹来,在秋天的拂晓,你这细微东西就要给丹鸟吃光!
注释
沉沉:昏黑貌。兰堂: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一作“闲堂”。
伺:等待,趁着。
嘈然:声音杂乱貌。歘(xū):忽然。
殷(yǐn)殷:震动声,形容雷声很大。南山:即终南山。
喧腾:喧闹沸腾。鼓舞:鼓翅飞舞。
昧者:糊涂人。
露华:露水。滴沥:水下滴貌。
利觜(zī):尖利的嘴。看不得:看不清楚。
芒:草木茎叶、果实上的小刺。
遏:阻止。
幄:帐幕,指蚊帐。匡床: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
清商:谓秋风。
羞:进献食物。丹鸟:萤火虫的异名。

赏析

  诗歌前八句集中笔墨写蚊子的特性,活画出了腐朽官僚的丑恶嘴脸。首先,它们的重要特点是都不敢正大光明地活动,只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腾鼓舞”,“伺暗”而动。诗歌第一句“沉沉夏夜闲堂开”,一开始就点出时间,接着写“伺暗”、“歘昏黑”,深刻地表现出了“飞蚊”那种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本性。正因为它们是在黑暗中活动,所以使得糊涂人辨别不清,而聪明者也迷惑起来。其次,它们特别善于聚众起哄,“嘈然歘起”,其声“殷殷若自南山来”,好像从南山传来的隆隆的雷声。这里用雷声来比喻“飞蚊”聚集的鸣叫之声,虽带夸张,但却非常形象,并且暗用了《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中“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的典故,使得诗意更为含蓄、深厚。第三,它们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月色初上的朦胧中,乘人不备,利嘴相加,给人以突然伤害。这三种特性,既是“飞蚊”的特点,也是朝中那些腐朽官僚的特点,他们为了迫害正直的人,也像“飞蚊”那样,暗中活动,造谣惑众,纠集起来,乘机给人以致命的中伤。诗人抓住他们与“飞蚊”的共通处,进行比喻,使他们的本性更加鲜明突出,极为清楚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就比直接写他们生动得多,有力得多。从“嘈然歘起”、“喧腾鼓舞”、“利嘴迎人”这些感情色彩很强的措语中,诗人对它们的厌恶、鄙视之意,也溢于言表。在写法上,诗人纵横交错地来表现它们的特性,既井然有序又变化有致,且便于夹叙夹议,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和强烈。

  从“我躯七尺尔如芒”以下四句,写诗人对待“飞蚊”的态度。从形体上看,以堂堂七尺之躯与小如芒刺的“飞蚊”相比,其间悬殊,不啻霄壤,诗中满含极为蔑视之意。但接着却一转,“我孤尔众能我伤”。“飞蚊”虽然小,但却很多,从数量上看,却又占着明显的优势,所以情况是“能我伤”,它们是足以给人造成伤害的,这表现出诗人清醒的头脑。因为只有正视现实,才能采取正确的应付措施。“天生有时”二句,就写出了诗人对付它们的办法:蚊子孳生之时是无法抵挡的,只好暂时躲进蚊帐里去。“遏”是阻止之意,“设幄”即装上帐子,“匡床”即方正的床。两句的意思,就是俗语所说的“惹不起,躲得起”。此时,作者贬官之后,待罪朗州,他在政治上孤立无援,明显处于劣势。那些如“飞蚊”一样的官僚把持朝政,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气候,诗人一时无法相与之抗衡。他所能选择的,只能是暂时的退避,这对于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来说,当然是明智的抉择,而决不是软弱胆小。这四句写得自然流畅,明白如话,但其中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政治意义,启人深思。

  最后两句,诗人以坚定的信念,预言了“飞蚊”的必然灭亡:“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清商”即秋风,潘岳诗:“清商应秋至。”“丹鸟”即萤火虫。据《大戴礼记·夏小正》及《古今注·鱼虫》说,萤火虫能吃蚊子。两句说,等到秋天一来,你们这些小小的蚊子,都要去喂萤火虫了。前一句与“沉沉夏夜闲堂开”相照应,夏去秋来,这是季节推移,谁也无法更改,暗示出蚊子的必然灭亡。后一句与上面对“飞蚊”的赫赫威势的描写,也恰成对比,那不可一世,“利嘴迎人”、“能我伤”的蚊子,这时都要被吃掉了。通过这样照应、对比,不仅使全诗显得严谨、完整,而且也突出了“飞蚊”的可悲、可耻的下场。“秋日晓”三字,以清秋丽日的美景,烘托出诗人政治家的乐观情怀;“羞”字,又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飞蚊”的鄙视。诗人在身处逆境中,能够往远处想,往大处看,不因一时的挫折而颓丧,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豪爽的气度,值得推崇。全诗十四句,前十二句四句一转韵,平仄相间,读来既觉稳健,而又具有跳跃性的变化;最后两句另起一韵,且用仄声,在声情上使全诗收结得刚健有力。整篇语言较为质朴,但其中“露华滴沥月上天”、“清商一来秋日晓”等句,又富有文彩,在质朴中含着清丽,体现了诗人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刘禹锡任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时期。当时,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诗人受到牵连,被贬谪朗州。诗人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有感于腐朽官僚的狠毒,于是写了这首诗。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你喜欢

晓径旋除榛翳,午厨要款邻僧。童子扫云归晚,忍饥趁□娇藤。

僧录道录善世院,岁度男女逾数万。想当开国百战馀,忏悔生灵死涂炭。

衣之金襕袈裟衣,耳目横行数搆患。置笏于地干天威,雷霆殿击骨糜烂。

独不念公等良为朱子来,来时方恨晚相见。修朱云槛直不旌,例之史鱼以尸谏。

嗣后缁流不赐官,真人禅师其名变。时无中山青田韩国公,勋旧无忧中谗间。

过晡侍宴女乐停,梵沸鱼山彻内殿。

水荭疏,霜叶冷,一塔招提境。歌钿尘断,画舸波閒见明镜。

故桥鸥鹭迹,坏壁龙蛇影。看云归鸟没,客思正孤迥。

缓清觞,揽素景。秋倦登临兴。侵溪渔火,蹋月菱讴半烟暝。

泪添波入酒,梦破山横枕。漫重来,载愁湖上艇。

日薄西风暮霭横。重帘低亸碧波生。乍翻还落不能平。

万事不如潮有信,千愁难慰梦无凭。镜花水月直销停。

秋在何方见此间,入门秋色引心闲。偏因失路能游寺,每不逢人独看山。

涧遇泉枯犹汩汩,松当飔发尽潺潺。为询屡宿山中客,几夜涛声共一关。

妻贤少夫祸,子孝宽父心。不知何人语,相传犹至今。

室家两相好,如鼓瑟与琴。二亲岂不驩,花木罗春阴。

虽云一樽酒,共酌还共斟。物情动相失,安用储千金。

家睽在妇德,彖系有遗音。

半窗残月朦胧,画桥东。梦里那人愁坐小屏风。

空惹恨,难觅信,恨匆匆。待把别情珍重托归鸿。

岩秀不随桃李伴。国香未许幽兰换。小睡最宜醒鼻观。

檐月转。紫云娘拥青罗扇。

半最庐山清梦断。天涯邂逅春风面。茗椀不来羞自荐。

空恋恋。野芹炙背谁能献。

去国那无鬓发华,白沙犹觉胜长沙。晴云乱眼江枫色,宿雨销魂野菊花。

过客谁能问名姓,加餐自不厌鱼虾。海陵仓粟年丰熟,吾亦惭为饱煖家。

重重椒萼护轻寒,不放春心一点閒。可是花房芳信晚,故应缄密待春还。

蒲叶何短短,潮来江水满。岂无金错刀,割水水不断。

山下蘼芜草,江边杜若花。采芳思寄远,游子隔天涯。

黄落杂烟芜,林炊乍有无。丧氛移步满,兵气几时苏。

小邑疲封拜,穷乡落馈输。劫深资病减,闲坐校灵枢。

岳阳城南吕公洞,道人见客无迎送。事少方知日月长,身閒未觉功名重。

竹影松阴生午凉,山色湖光设朝供。高吟下视世间人,几人不在黄粱梦。

长路风埃隔楚氛,忽惊神岳映朝曛。削成绝壁五千仞,
高揖泥金七十君。祝史秘辞今莫睹,从臣嘉颂久无闻。
幽人闲望封中地,好为吾皇起白云。

妄谈般若妄谈宗,误引群聋学我聋。夙契心源形实相,事随世理显虚空。

人因有执机皆塞,物为无情道尽通。可是个中真的处,太阳西去水流东。

夜色凉侵簟,萧然四壁阴。短墙犹月色,虚竹有龙吟。

云卧耽幽径,天清空梵音。惟余元胜理,习静对遥岑。

镫火湖干别有天,风声鹤唳总茫然。国殇顷刻犹交臂,襁负何人敢息肩。

每到穷途思致命,绝无长策且愁眠。欢呼忽听来飞将,一战功成万口传。

坑土焚书已促秦,前途覆辙又因循。
范滂一命何须惜,可叹颠危汉室倾。

书室纸为屏。病懒常扃。闲人无事学翻经。折得梅花和雪嗅,片片泠泠。

钟语坐来听。身世如萍。向谁白眼向谁青。自造中山千日酒,有醉无醒。

浮玉山高木叶稀,南田画本见依微。舟中不合回头望,如此茫茫一雁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