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心闲缘地僻,梦里何尝有空色。小窗一枕觉来时,燕语莺啼春寂寂。
忽思春尽芍药开,赋诗试与幽人觅。短篇才去花已来,却愧诗词太狂直。
嫣然数朵玉楼春,何似江南称落墨。
黄河昆崙源,九曲与天通。银汉贯箕尾,左盘日月宫。
奔流下龙门,喷薄沙海风。三山万里倚穷发,鳖极虹梁开恍惚。
排空雪赣垂银城,便可因之向溟渤。郭生少年观上都,还家且泛黄河舻。
读书岂必破万卷,览胜何须行九区。蓬池已在梁园里,啸歌绿水洪波起。
扬帆他日乘高秋,见尔星槎挂斗牛。
古人重试周,将以观所取。今日陈晬盘,珍玩列左右。
一手笔如椽,一手印如斗。高堂笑颜开,谓可昌厥后。
庭前罗众宾,门外贺羊酒。争看石麒麟,光气满户牖。
我细号能文,落笔颇不苟。侍父来京师,谬誉溢人口。
屈指今再试,依旧青毡守。立身何艰难,世业惭自负。
置儿膝上嬉,持杯慰吾妇。吾儿眉眼清,聪明渠自有。
吾儿头角高,定可卜寿考。传家有赐书,责之三不朽。
岂惟无忌似牢之,雅奉鸥波作本师。朗朗须眉亭上客,寥寥烟水画中诗。
风飘别袂黏花雨,帆入春江罥柳丝。持与大痴图本较,富春声价并当时。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