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逢村叟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经历了多次战乱的老翁住在一个破败的村庄里,这村子中事事都叫人伤心。
因为修建军队营寨,村中的桑树和柘树都被砍光了。因为组建乡兵,村中的青壮年都战死沙场,老头儿都断绝了子孙。
在这种时候,官府的赋税却一点儿不能少,还像太平无事的年成一样寨收。不但本乡如此,其他州县也未曾有过安抚体恤。
现在连鸡犬都星散而不知去向,只剩下老人在日落时孤零零地倚着柴门叹息。
注释
乱后:指唐末黄巢起义后。
经乱:经过战乱。此句一作“八十老翁住坡村”。
伤魂:伤心。此句一作“村中牢落不堪论”。
寨木:修建军队营寨用的木头。
著:一作“点”,点派,寨集。乡兵:地方武装。
平宁:太平安宁的年头。
未尝:不曾。略:稍微。安存:安抚体恤。
星散:像空中的星星般分散消失,不知去向。
独:一作“哭”。

赏析

  首联虽是转述村叟的情况,但可以烈感受到无比的凄恻、沉痛之情。颔联写战乱给村叟带来的灾难。桑柘,表达对官府朝廷无声而无比愤怒的控诉和抨击。颈联则通过村叟欲求生存的愿望的破灭,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普遍性指向和代表意义。尾联衰翁有气无力倚门对着前山的落日,传神地呈现出一个衰惫乏倦、孤苦无依的老翁形象。

  不像多数“伤田家”一类揭示民生疾苦的诗作,常用贫富极端对立的方式来造成强烈的反差效果,以此对现实进行抨击((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等),在这里,诗人只是真实地记叙、描摹乱后村叟的悲惨生活,而且这种记录是以一种客观、平静的方式进行的。诗中不写与“逢”字有关的内容,也没有与作者自己主观情绪有关的字眼,相形之下,首联在全诗中便显得十分突出。虽也只是转述村叟的情况,读者强烈感受到的却是诗人无比的凄恻、沉痛之情。一“逢”村叟,便是“乱”、“衰”、“破”“伤魂”,这样触目惊心的情形,村叟事事伤魂,诗人又何尝又伤魂。这里将村叟的情形、感受过程暗迁为诗人的心绪感受,是一种自然、含而不露和深层次的情绪转换。诗一开始即以这种与传统诗学的“含蓄”无关的“定味语”式的字眼,将惨痛现实及感受全盘托出,直接拉到读者眼前、心中,可谓字字惊心。“伤魂”二字,则实为诗眼,下面几联是在这一基调上具体情形的自然生发,不断加深着这种同属于“衰翁”、诗人和读者的“伤魂”之感。因此全诗看似冷静,实则情绪饱满,看似直白,实则含蓄蕴藉。七律首联素为人重视,此诗首联份量尤重。

  颔联写战乱给村叟带来的灾难。桑柘,即男耕女织生活赖以维持的重要生产资料——桑树柘树都被砍伐殆尽,作兵营的寨栅了,村叟已无以为生,徭役又使他子孙断绝,永远失去了生存的保障和依靠,相比之下痛失亲人的悲苦也许倒还要好受一些。可以说,“三吏”、“三别”之中,痛苦更深地表现为亲情的折磨,《杜陵叟》、《卖炭翁》等诗中主人公也许还能“重整旗鼓”活下去,这里村叟却被逼入了绝境。诗人这种真实到令人心颤的实录,是要表达对官府朝廷无声而无比愤怒的控诉和抨击。不幸时代中,“诗史”性作品其实都同是这样一种指向。

  颈联出句承续上联之意,直接点明“赋税”二字,是概括性交代,对句则通过村叟欲求生存(逃离到别的州县)的愿望的破灭,一下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普遍性指向和代表意义,而超越了对一个村叟的单纯记叙,诗也由此获得新的深广度。老人的遭遇正是当时千家万户生活的一个缩影,典型地概括了连年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尾联稍异上两联,上句仍承续着上两联的苦况交待,下句却转入一个孤单、冷漠场景的刻划。子孙断绝、鸡犬星散的“家”门口,衰翁有气无力倚门对着前山的落日。全诗直到最后,才单用一个“独”字,将对村叟情形的记叙转入对村叟形象的简洁刻划,传神地呈现出一个衰惫乏倦、孤苦无依的老翁形象。也仅用这个“独”字,诗由对黑暗现实的无声抨击转入到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

  《乱后逢村叟》之所以感人,其艺术力量正来源于这种对现实黑暗的抨击和对人民的同情,这一点又是通过极其通俗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是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杜荀鹤出身寒微,境遇不顺,长期在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对人民的痛苦体察很深,故《唐风集》中不少反映民生疾苦、乱后心绪的诗作许多都像这首《乱后逢村叟》一样,是可以称为历史实录的作品。而正是这种由题材特点、创作者个性及艺术上的自觉追求所确立的语言风格,被世人称之为“杜荀鹤体”或“晚唐格”,体现出杜荀鹤诗的独特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末社会动荡时期。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之后,军阀连年混战。在这个诗人叹息的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受尽各路军阀无耻的搜刮盘剥,还要遭受朝廷官府变本加厉的赋税徭役的压迫。《乱后逢村叟》一诗正是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广大农村生活的反映。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猜你喜欢

久罢长鲸吸,宁逃鼹鼠嘲。不蒙药王力,误绝曲生交。

扑鼻诗情动,浇胸世事抛。暮龄寻旧好,如以漆投胶。

返照塔轮边,残霖滴几悬。夜寒吟病甚,秋健讲声圆。
粟穗干灯焰,苔根浊水泉。西峰埋藓石,秋月即师禅。

一抹轻烟隔小桥,新篁摇翠两三梢。惜春不觉归来晚,花压重门带月敲。

君如九酝台黏?。我似茅柴风味短。几时秋水美人来,长恐扁舟乘兴懒。

高怀自饮无人劝。马有青刍奴白饭。向来珠履玉簪人,颇觉斗量车载满。

观风若采《扶桑集》,压卷先编《侍宴诗》。读尽《凌云》兼《丽藻》,终推帝子独工辞。

落日孤舟下石梁,蒹葭寒色起苍茫。青天忽堕大湖水,明月长流万里光。

中夜鸬鹚回朔气,南来鸿雁乱胡霜。他乡岁暮悲游子,涕泪时时满客裳。

我惜琳琅若故人,一回行见一回亲。谁家拓得方壶影,醉眼看时只悟真。

国步多艰棘,忠诚誓翼扶。
据鞍方矍铄,骂贼已含糊。
义在光惇史,人亡失壮图。
因公感家世,愤气欲吞胡。

太守当年宪使除,军须供给自纷如。白发苍头宁自暇,一宵暂向府中居。

幽兰生当户,虽香为人锄。紫燕巢绮幕,虽美非安居。

丰狐窃文柄,蒺藜掩嘉蔬。奈何将蹄涔,纳子以尾闾。

别港莺娇恰恰啼,苏公堤过赵公堤。
水西云北春无赖,细柳新蒲绿未齐。
掩门江上住,尽日更无为。古木坐禅处,残星鸣磬时。
水浇冰滴滴,珠数落累累。自有闲行伴,青藤杖一枝。
疏风舞天际,坐觉秋容开。
新凉万金直,竟从何许来。
修梧脱老叶,槭槭投空阶。
故人渺云水,音徽谅难谐。
政恐岁华晚,便与人意乖。
脱巾漉初熟,聊以洗此怀。

作客真成计,逢春定别家。故园风过柳,残月夜依花。

岐路马犹顾,轻波鸥自斜。离心共芳草,著处便天涯。

年年索赋养边臣,曾见登陴有一人。上爵满门皆紫绶,荒村无处不青磷。

仅存皮骨民堪畏,乐尔妻孥国已贫。试问怡堂今在否,孤存留守自捐身。

公撰南州仿中州,何啻宝书述左丘。惜哉仅传石问答,空此妙语临芳洲。

南渡而后文渐敝,销金锅内米淅矛。程学盛南苏学北,各主一二难兼收。

是时江表余前修,那无奇字扬付侯。百年文献天半壁,孰与索隐还阐幽。

大都文儒富馆阁,亦有殷士将羊牛。内府图书谁复识,宰相世系或可求。

在朝在野都一集,风雅可当元春秋。所以自负汉庭吏,不肯毫末铅粉留。

惜墨几无一字著,岂碍万丈光芒流。曲折渟蓄皆有故,彼夸多者真浮游。

杨范揭辈藻已弱,对此疑古彝鼎舟。温研一过又三载,轺边海月凉悬钩。

黄花市路苦无多,长乐街头几度过。哨骑欲来先自伏,邦人喜不见兵戈。

未卜天公意,斯人久折磨。有家谁可寄,无地放狂歌。

关塞凝残月,潇湘咽去波。两年书始达,伸纸涕滂沱。

献策君恩重,鸣镳暂许归。回将皇路驾,来叩上方扉。

月白天香满,林疏秋影稀。片言禅况寂,顿尔息尘机。

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匪饥匪渴,德音来括。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辰彼硕女,令德来教。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虽无嘉肴?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