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前二句选取“少”、“老”两种人对待鸡啼声的不同表现,以“少闻”而“眠”与“老听”而“起”作对照,形象地概括了当时不同人的处世态度:年轻人听到鸡鸣声才上床入睡,老年人听到鸡啼声已起身了。这里,诗人以“少”和“老”的大跨度时间以及“闻鸡声眠”和“听鸡声起”两种对时间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读者印象鲜明地感到时间的宝贵和充分认识时间之价值的重要性。其中,后一句暗用“闻鸡起舞”之典,写奋发向上之心,与前句作对照。后二句笔锋一转,由横而纵,由对个人的微观审视而引申到对社会、历史的宏观思考,拓宽了诗的思想视野,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一部人类的历史:在千古万代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就在这送往迎来的鸡啼声中消磨了他们的岁月。其中,“消磨”二字颇耐深思:虚度固然是消磨,奋发也是一种“消磨”,人生苦短,鸡声无多,该如何“消磨”这“数声”,是诗人向读者提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诗人虽然没有就此问题作出回答,但从前二句的鲜明对比中,诗人通过“寄情于言外”暗暗地透出了答案:时光如驶,人生世上,自当抓住分阴,于一番有利于国、造福于民的大事业。从字面上看,这是诗人就岁月的流逝发出的感慨,其中似乎饱含着诗人深深的哀怨,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于平易中见奇崛,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不同的人读后产生不同的感受,或催人猛省,或激人上进。
全诗举重若轻,寓庄于谐,以小见大,虽然篇幅短小,文字亦浅近,但内容含量却很广,仅用二十个字,用日常生活中“闻鸡声”引起的一种微妙的感受,深刻地阐明了“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道理,使人受益匪浅,可谓言近旨远,富有哲理,予人启迪。
老病不得归,独处常戚戚。二子江南来,眼暗初未识。
生常戒垂堂,肌肉如雪白。一月长途间,海风吹尽黑。
买酒为相劳,问荅向中夕。迢迢汉阳簿,春来断消息。
阿宣在母傍,颇知工翰墨。艰难且拨弃,倏使沈忧释。
所愧无定居,百岁半为客。经营须及早,尚爱龙湫僻。
况近读书台,云销四山碧。泉深出丹砂,地冷多琥珀。
既非匡世资,庶遂陶阮逸。良辰戒僮仆,匆匆又南北。
五月方郁蒸,日气成霞赤。出入非所宜,川陆慎所历。
惜别岂无泪,向汝难再滴。秋江有鲈鱼,当挂吴淞席。
隐君家住平川上,清流十里平如掌。高门华屋世屡胄,芝术桑麻日争长。
男婚女嫁贱珠襦,弟劝兄酬足盆盎。过客频留宿水堂,居人尚尔称山长。
昼苑冰浓碧椀浆,夜庭锦烂丹书幌。诸郎索诗义不薄,野夫据榻颜真强。
宁嫌风雨阻登临,且恋丘园叙乡党。卜邻倘遂武夷居,九曲扁舟共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