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诗人老年归隐九华山后即兴所作的一首不同于他以往风格的诗篇。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溪流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独乐其乐的闲适心情和隐逸之乐。
“山雨溪风卷钓丝”,句中隐含一个因果关系:因为有“山雨溪风”,所以“卷钓丝”了。稍有垂钓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下的是小雨,刮的是柔风,反而更能刺激钓鱼人的兴趣,更容易钓到鱼,给垂钓活动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古诗“斜风细雨不须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雨疾风狂才足以让钓者收竿停钓。诗人大概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吧,无奈天公不作美,才有“卷钓丝”的无奈。
从诗句上也看不出来,也许是诗人有意忽略季节特点,表明自己一年四季都垂钓溪上,季节并不是他强调的重点。诗人的着眼点在于:用垂钓这一表示隐逸的传统话题昭示自己的生活状态――隐居。诗人晚年奔走无门,不得不回到家乡九华山过清苦的隐居生活。也许生活艰难,垂钓还有维持生计的意思,鱼可作为吃食的一点补充。又因雨大风急,连这点小小的心愿都不能实现,诗人心里该有几分酸楚吧。
“瓦瓯蓬底独酌时”与上句互为因果:“卷钓丝”是“因”,“独酌时”是“果”。按照常理,收竿了,应该划船回家了,但诗人却没有,而是躲进船里,面对风雨迷茫,倒出瓦罐中的酒自斟自饮起来,或许诗人是想等雨稍稍小一点儿再继续垂钓;也可能是因为“山雨溪风”,正好有了过酒瘾的借口,诗人才有机会喝一杯。然而,透过画面的情景和气氛,这种闲适自乐的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溪上人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醉来睡着无人唤”,让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飘流,看来潇洒旷达,实在也太孤寂,有点看透世情、游戏人生的意味。
“流到前溪也不知”又和“醉来睡着无人唤”构成因果。因为醉了,睡着了,才不知不觉被船儿载到了前溪。此时诗人醒了,还有一点懵懂,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到前溪了。这里似乎透露出诗人一刹那的欣喜,人隐逸的日子很清苦,难得有欢乐的时候,即便像睡一个好觉这样微不足道的乐趣恐怕都少之又少吧,所以印象深刻,作诗述之。
诗人身处暗世,壮志难酬,他的《自叙》诗写道:“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老来奔走无门,回到家乡九华山,过着清苦的隐逸生活。《溪兴》中所描写的这个遗身世外的溪上人,当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独坐无聊,衫欹帽侧,回肠断时。算合侬消受,原非薄命,无人可忆,不道相思。
黄月初斜,青灯欲灭,酒醒谁家笛一枝。魂消煞,便东阳不病,也瘦腰肢。
怜他小草菤葹。奈乱摆西风力不支。想身如药裹,拈来便苦,心同蜡烛,积久成痴。
柳性缠绵,梨魂潦草,抵死眠蚕总有丝。红衾冷,把泪冰湿透,除枕谁知。
金陵王气归何许,渡江一马化为鼠。无愁日日醉深宫,跋扈人人开幕府。
忠勇争推黄虎山,百战威名震吴楚。蟂矶授命鬼神惊,虎山虎山真如虎。
缅维江夏多奇人,更有新安伯修甫。蚤掇巍科恩遇深,皇帝曰予有御侮。
拜官几日国旋亡,勤王有志人共睹。建牙京口望中兴,生不逢时将奚补。
蕲王一去江空流,波光惨淡悲桴鼓。权臣在朝功鲜成,长使英雄泪如雨。
栋折榱崩大厦倾,空怜腐木相撑拄。崎岖万里蚤见机,蕴义怀贞思远举。
衡山何必非西山,托钵采薇心独苦。一弹指顷见沧桑,猿鹤沙虫何足数。
掀髯一啸洞庭波,啸罢凄然怀故主。回首龙髯杳莫攀,关心马鬣劳区处。
由来忠孝贯儒释,佛法无多谁领取。古人殉国各有道,或死或生何龃龉。
虎山死与方景齐,伯修生与雪庵伍。生死不同同自靖,两黄将军并千古。
君不见石铸愁云暗江渚,青衣肉袒面如土。花马何心争拜舞,呜呼!
两黄将军并千古。
小圃初晴风露光,含桃花发满山香。看花对酒心无事,倍觉春来白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