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 / 在狱咏蝉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那堪 一作:不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那里有数株古槐树。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但听讼公堂在此,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息,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所以,它的清廉俭信,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它蜕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等待时令而来,遵循自然规律;适应季节变化,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有眼就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在高树上临风吟唱,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我的处境困忧,遭难被囚,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像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听到蝉鸣的声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赠送给各位知己。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同情我像微小秋蝉般的飘零境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这不算为正式文章,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么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注释
曩时:前时。
将:抑或。
徽纆(mò):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蟪(huì)蛄(gū):一种比较小型的蝉。
缀诗:成诗。
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深:一作“侵”。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白头吟:乐府曲名。
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赏析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意思是,秋天蝉声不断,引起了身陷囹圄的诗人的无限愁思。诗人触景生情,情因景生。情感从何而来,是因闻见了蝉声。该诗用起兴对起开篇,将蝉声与愁思对举,两相映照,下笔自然,工稳端庄。即是咏物,物必在先。首句咏蝉,次句写己。咏物非本意,借物抒情才是目的。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指代囚犯。在此指诗人自己。《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因楚国在南方,南冠一词,便由此而生。后人借来用以指囚犯。首联两句诗衔接自然,浑然天成。写蝉时,抓住两点:时间是秋,动作是唱;写人时,抓住三点:身份是囚犯,心理活动是愁思,愁思的程度是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承接首联,是隔句相承。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继续写蝉,第四句承接第二句继续写己。不堪:承受不了。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玄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据《西京杂记》说,西汉时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对才女卓文君的爱情发生危机,卓文君作《白头吟》诗:“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司马相如回心转意,两情重归于好。“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的字面意思是,蝉凄切的悲声仿佛是在一遍遍吟唱卓文君的《白头吟》“凄凄重凄凄”,这声音真难以让人忍受。深层意思是,蝉啊,你不该对着我这鬓发苍白的牢狱之人唱你凄凉的歌。你的吟唱正好刺痛了我的内伤,正好引起了我的愁思。骆宾王巧借“白头吟”用来一语双关,加深了原意。首联写听觉,由蝉及人,闻蝉声而动客思;这一联写视觉,由己及蝉,观玄鬓而自悲伤。蝉是玄鬓,我却白头;我身陷囹圄,它来往自由;它倚树高唱,我独自哀愁。它如今的玄鬓,我过去也曾拥有,别看我现在白发满头!它如今的吟唱,我过去也曾练就,别看现在用铁锁锁紧了我的歌喉!蝉啊,你就是我的从前,你就是我的化身,我何时能脱去囚服像你一样蜕皮羽化,获取自由?这两句诗沉郁深婉,感人至深,令人叹惋。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诗人字字咏蝉,字字借蝉自况。“露重”、“风多”言环境险恶;“飞难进”言难以进取;“响易沉”言声音难以发出。蝉如此,我和它还会有什么两样?这两句诗至少有两层意思。表层意思是在咏蝉,深层意思是在借物抒怀。在这里,蝉即我,我即蝉。“露重”、“风多”又特指政治环境险恶;“飞难进”又特指诗人在人生仕途方面难以进取;“响易沉”更特指自己的言论难以发出。诗人结合自己的身世和处境,在选取意象方面十分精当,用露和风两种自然现象既适用于蝉,又适用于人。这里的露和风,一旦入诗,就不是普通的自然现象,而是注入了诗人的情感,由物象转化成了意象。所以,“露重”、“风多”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是咏蝉,处在不同环境的人所选的角度和立意皆不相同。初唐虞世南也有一首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身居高位,诗的字里行间迸发出的都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难见半缕愁绪。因冤狱而被投入大牢的骆宾王岂可跟虞世南同日而语。同是写露,在虞诗中用来供蝉饮,在骆诗中则因“露重”而“飞难进”;同是写风,在虞诗中不用借,因蝉已身居高位;在骆诗中则嫌“风多”,自己的声音难以发出。所以二人同咏一物,题材相同,时节相同,则立意迥异。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作“龙吟”,以发“仙声”。对照杨炯的《从军行》与杜甫《蜀相》,两诗若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龙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献“诗心”,则全篇就木然无光了。此诗亦然,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龙吟”,喷出蕴蓄许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这颗诚心恰如其《序》所说,乃“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于初唐诸宫体艳诗之上。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猜你喜欢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传语当年白侍郎,住行坐卧只寻常。
须弥山子才翻却,便是人天大法王。
城边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回换。明月皎皎入华池,
白云离离度清汉。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
我欲汲井井泉遥。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
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
何处春风吹晓幕,江南绿水通朱阁。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东风畏花落。
临春风,听春鸟。别时多,见时少。愁人夜永不得眠,
瑶井玉绳相向晓。
轩辕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周流三十六洞天,
洞中日月星辰连。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东海青童寄消息。

归路。归路。遥隔铁桥铜柱。楼头秋霁无尘。陌上愁看去人。人去。

人去。心头千山碧树。

白鸥黄鸟动春声,绿树清波称晚晴。
何用城中走尘土,只消江上过清明。
深村浊酒还堪醉,野老狂歌亦有情。
寄语东门王录事,底须辛苦过平生。

六鳌镜没三山立,风吹舶趠天吴泣。两两屏障星模糊,逼视双龙墨痕湿。

刑部家亡胜国秋,百年彝器有谁收。兵火摧残盗胠箧,舟移壑徙水东流。

此图不信有还理,龙之为灵昭昭矣。画师画龙通龙语,龙乎龙乎奈何许。

人间好赝无真龙,龙今下天天朦朦。不如画上僧繇壁,待汝飞鸣雷雨夕。

半亩桑麻绕舍青,雨馀晴翠入閒庭。春来多少生生意,分付林扉昼莫扃。

男儿第一快心事,手挈黄金报知己。黄金容易掷东流,未若此石常千秋。

大力将军熊虎俦,生成骨相当封侯。不逢知己老且休,亦如此石偃蹇卧山丘。

蛟龙一旦得云雨,功名从此探囊取。富贵豪华不值钱,算来何物将天补。

此时此石早显露,铃辕屹立风云护。倔强能增叱吒威,崚嶒不改坚贞素。

传呼忽报贵宾来,将军倒屣营门开。酬恩未计千万镒,痛饮先尽三百杯。

哀丝豪竹鸣如雷,后堂莺燕争追陪。陡见此石叫奇绝,激赏欲易千琼瑰。

将军慷慨告石友,我受此君知遇厚。尔今亦受此君知,尔我酬知同不朽。

故人家在青海旁,轩楹潇洒花木芳。丘壑位置颇称胜,结构不亚平泉庄。

绉云一朵忽飞下,故人相见增惊诧。袍笏真应拜米颠,奇章甲乙都无价。

天上白衣变苍狗,浮云一瞬空回首。梓泽经年易主人,监军何处藏醒酒。

尘踪飘忽灵根坚,繁华饱阅传真铨。名园别馆转眼皆云烟,惟有佛门香火千千年。

御儿溪水鸳湖连,我未见石心萦牵。多情司马遗云笺,索我泼墨题诗篇。

披图快见石兄面,真相如佛神如仙。昔从野史悉颠末,今从尺幅徵因缘。

寄声司马且珍重,归装留镇郁林船。

行云流水两溶溶,戚起秋怀郁几重。管子差堪知老马,叶公原未好真龙。

兰经旧雨香全减,菊傲严霜色不浓。自笑向来痴特甚,涉江尚欲采芙蓉。

土垣竹舍惬幽寻,社后风光压昼阴。积雨市堆山笋贱,冲烟人入菜花深。

偶然薄饭过邻叟,颇耐清眠听野禽。彷佛鹿门偕隐处,卜居何日遂初心。

范蠡湖边一棹回,偶逢袁绍最深杯。
浮萍散雨凉风至,高树排云明月来。
浮白且谋今夜醉,栖乌不问故宫哀。
相将共选溪头石,乍可披裘作钓台。
归人南国去,乡路入江烟。
远树低山郭,寒潮没渚田。
长风飘薄暮,短日傍残年。
萧索难为别,惟应故旧怜。
梁王修竹园。
冠盖风尘喧。
行人忽枉道。
直进桃花源。
稚子还羞出。
惊妻倒闭门。
始闻传上桃。
定是赐中樽。
野炉然树叶。
山杯捧竹根。
风池还更暖。
寒谷遂长暄。
未知稻粱鴈。
何时能报恩。

竹笠黄,黄金兜鍪势相当。兜鍪本居大将坛,左剑右印增威光。

边隅将校望尘拜,州县曹佐闻风僵。况从元首授元柄,稍忤言意违军令。

不因灾疫自焚船,那致生灵轻陨命。竹笠黄,兜鍪相当难走藏,兜鍪旦晚先戎行。

绵绵江上草,郁郁庭中柯。人生不相知,有如东逝波。

食杏犹苦酸,食梅当若何?衣褐犹苦寒,衣葛寒更多。

岂无千载友,肯听渔樵歌。

人去天寒,江空岁晚,与君携手层岚。带一分酸。离心未饮先酣。

十年水驿烟邮惯,奈而今、不是江南。荡秋魂、一尺荒波,湿了征衫。

桓郎已自伤摇落,问归鸿声里,此别何堪。短鬓难搔,衰杨一样毵毵。

斜阳尚在孤城角,近黄昏、不见征帆。待何时、月下幽坊,玉尘重谭。

举世重豪华,何人爱幽独。达哉晋处士,远心寄松菊。

物理本寻常,道胜乃芬郁。前哲流其风,吾生踵其躅。

贳酒箬水头,援琴岘山曲。青钱挂高筇,紫团出深竹。

籊籊渭之滨,猗猗淇之澳。徐徐柳外嬉,款款花边肃。

道义常交儆,声利久不辱。烨烨长生桃,辉辉内光烛。

觞咏集浮洲,形骸归寓屋。逍遥本今夕,分㩦在明旭。

破楚门西古墓田,断崖危石写流泉。
人歌茂苑春风曲,僧拾吴宫夜雨钿。
尽日波涛千里棹,匝溪墟市万家烟。
丹枫翠竹同摇落,最是生公石可怜。
路向荣川谷,晴来望尽通。细烟生水上,圆月在舟中。
岸势迷行客,秋声乱草虫。旅怀劳自慰,淅淅有凉风。
东吴远别客西秦,怀旧伤时暗洒巾。满野多成无主冢,
防边半是异乡人。山河再阔千馀里,城市曾经一百春。
闲与将军议戎事,伊兰犹未绝胡尘。
蹉跎远入犬羊中,荏苒将成白首翁。三楚田园归未得,
五原岐路去无穷。天垂大野雕盘草,月落孤城角啸风。
难问开元向前事,依稀犹认隗嚣宫。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