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诗,也是一篇追忆往事,感怀身世的作品。前两句点明雨夜的场景,诗人由此对雨生愁;后两句写诗人十年飘泊之恨,在旅夜灯前,随雨齐来,体现了诗人凄苦、孤愤的情绪。全诗情景交融,不用典,不雕琢,纯用白描,使惆怅自怜的情绪溢于言外。
开篇两句,诗人先从室外大范围布景,由天空而地面。古人论诗,认为“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可以“互藏其宅”。此诗前两句景物描写,正是这种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例证所写景物既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又由于被诗人注入了自己的心境和感情,经过情绪的酝酿和处理,能够渲染出一种浓重、压抑的气氛,对于表现诗人身处暗世、壮志难酬的孤愤悲苦心态,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特别是“暗结愁”三字,看似写景,实则已是在写诗人自己,正是“托物言志”了。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彼时彼地的独特感受。笔锋一转,由室外而室内,从寥廓的自然景象而回到了诗人自身。窗外漆如墨,室内一孤灯,这是室外与室内之对比,从而引出了诗人自身的感慨。诗人曾经的坎坷遭遇,经过雨夜这一特定的情景的触发,已经桩桩件件“到心头”,此处有着凄苦、孤愤情绪,诗人怀想、咀嚼、总结、反思,其中况味,诗人只能独自品尝。
这首七绝谋篇布局,先天空而后地面,先室外而后室内,以“半夜灯前”和“月华星彩”对照,“一时”和十年”呼应,时间空间,错落有致,构成一种俯仰开合、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全诗写景抒情,从头到尾不着一点亮色,也正反映了作者的这种悲苦心境。
双叠红囊贮拣芽,旋将活火试瑶花。半生未有阳侯厄,喜听咿哑转井车。
白日丽中天,氛翳浩纵横。饥虎欲啮人,何必避豪英。
夫子邦司直,焉能不持衡。抗疏排九阍,天听时未恒。
徙公大司农,欲以平两争。伊余非良璧,委路任青蝇。
但令识者怜,甘为忌者憎。公其振霄路,余当返岩耕。
奎壁忽堕地,晁董喧炎刘。公生百世后,掉鞅从之游。
仙桂满月窟,何事玉斧修。亭亭看直上,高压百花头。
昔我登麟阁,正喜挹风流。参辰曳裾日,心旌倍悠悠。
纫阑作春佩,采菊供晨羞。相期有义路,岁晚俱能由。
茑萝附公柏,枝叶固相因。行子恋俦匹,况遇同乡亲。
北风起河梁,日暮多飞尘。携手同车归,驾言西适秦。
道远长渴饥,客子怀苦辛。仰瞻天汉流,夜永不得晨。
骖马媚其曹,鸣雁各求群。明星出东方,照见车下人。
夙兴即往道,登彼高路津。还顾望京邑,怆焉何所陈。
归心无日夜,孤舫不停牵。沙蟹寒缘草,江豚暝触船。
银河通赤岸,翠壁泻红泉。莫恋幽居好,功名贵壮年。
赫矣明之君,我皇迈前古。机灵通日月,圣敬缔区宇。
淮海无横波,文轨同一土。乐哉太平世,当歌复当舞。
君归枌树里,我出帝王州。各有千秋事,谁争万户侯。
相看惊鬓发,此会足春秋。莫洒忧时泪,中年不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