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送别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唐代的苏州又称吴郡。作者送人前往漫游的吴县,又叫姑苏,是当时苏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儿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丝织品闻名全国,还有不少古迹,作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描绘,便把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活托出来了。作者对它熟悉而又有感情,所以人们读来亲切有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的最大特色是水。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诗歌的颔联承接“人家尽枕河”而来,点明的就是这样的当地特色。“古宫闲地少”这五个字是杜荀鹤用漫笔写出的苏州历史。春秋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首都,在漫长的时光变迁里,苏州已经由一个政治要地转变为经济重地了。在唐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虽然没有宋朝那么明显,但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才会有“古宫闲地少”的情况出现。
“水港小桥多”则是诗人用写实般的白描手法营造出来的水乡美景。对于国家政治文化重心所在的北方来说,一座水城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总是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所以简单的意象组合就能为没来过水乡的人们营造出一个梦般的图画:弯弯的河道,较之于整齐宽敞的官路,多的是潺潺流动的灵性。遍布的小桥,连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蹲在桥上的时光以及人们伫立桥头眺望远方的守候,也不是北方那挣扎在朔风之下坚韧得近乎麻木的汉子们所能轻易理解的。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这样的美,别处寻无可寻。
生活是流动的。生活中所有的美丽都是从流动中彰显出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杜荀鹤很喜欢“夜市”和“春船”的组合,在另一首《送友游吴越》里,“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便和这句异曲同工。像这样繁荣、热闹的诗句,读来是非常喜人的。在中国古代,只有经济发达的城市才会有夜市,莲藕则更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水产。绫罗绸缎又是生活富足的象征。仔细吟诵诗句,仿佛真的可以看见操着苏州话的人们正趁着夜市的灯火谈论生计。那些远方微明的灯火,一晃一晃,仿佛黑夜中闪烁温暖的星星。水乡所有的生活,就像没有受到任何打搅的世外桃源,在微醺的醉意里,融化了。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此联是诗人所设想的别全诗于后情景。此处才道出了送别之意,足见诗人谋篇布局之匠心独具,显得余味悠长,耐人寻味。
此诗以想象出之,格调清新活泼,篇末喟然一叹,可谓动人情思,引人遐想。诗人笔下的江南水乡,在其精心描绘下更是活脱而出,令人读来如临其境,恍如人在画中游。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淳朴苟得趣,贲饰奚能伦。菅蒯撷为屦,飞云谁复论。
朝踏清溪滨,暮拖归云村。或时礼缝掖,宁能知雁门。
松坞徐徐蹈,旋辟谭羲轩。堕指步雪中,不煦东方暾。
捆以给饔餐,何慕鲜醲昏。嗟嗟无怀民,俯仰俱忘言。
靡丽俗所尚,质素乃本源。贤者敦浇漓,风轨凛恒存。
积阴一扫冰轮高,洞澈直欲明秋毫。北堂清敞宴初设,栖禽夜惊松间涛。
肩随弟妹率稚子,恪立庭除欢菽水。进觞再拜悄无言,孤云带雁西风起。
流光迅速奔双丸,父年半百霜毛蟠。书来自言日健饭,太行西去秋多寒。
忆从燕蓟游梁汴,岁岁秋风客程变。征车何日毁双轮,课子前经闭庭院。
伯兄面壁赤甲山,宝弃不怨志益坚。剑阁每从云际上,阵图时向江边看。
宵深气肃月更好,露其金罍泫阶草。天涯此夕知何如,庭桂香浓秋未老。
闲居色养岂辞贫,愿得门无离别人。酒肴既彻启明出,寒芒独照无眠客。
补郡持新节,医民贮旧丹。不孤明主托,应使远人安。
万坞花迎暖,千山鸟送寒。五云重回首,高处倚栏干。
淡云河汉,早凄清众籁,幽闲庭院。叶满银床人不见,字写相思千遍。
琐碎花繁,丁宁语复,一样风吹断。石苔谁扫?便题诗也都倦。
添出一种凉阴,几声疏雨,更恼人孤馆。欲说西风无限恨,肠共井绳井转。
剪后秋残,别来闰屡,凤阁扃幽怨。孤琴重抱,只应商调凄惋。
翠羽梅花梦不同,令人遥忆赵师雄。君今欲去缘何事,一醉前村酒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