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注释
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蓬蒿(pénghāo):即蓬草、蒿草。
直待:直等到。
凌云:高耸入云。
始道:才说。

鉴赏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描写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淹没在“深草里”。

  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往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 ”,一字千钧,不 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 、勇敢的精神 ,形象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变大。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生长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预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

  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生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诗的后两句是说,那些人当时不识这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霄,人们才说它高。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果能识别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见识,所以诗人感叹说: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作栋梁之才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诗情与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里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猜你喜欢
佳期不定春期赊,春物夭阏兴咨嗟。
愿得句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损年华。
去去忘回远,行行迫腊天。
江寒侵老泪,霜冷逼宵眠。
客路虽经至,归涂尚过千。
家山在台岳,南望几悠然。
刀头归约月残时,棐几流尘满兔枝。
阴地雨蛙欺鼓吹,后园烟茗老枪旗。
风回曲榭雨英聚,泉喷坳堂藓晕移。
卧看屋梁周粟饱,不嫌五管号支离。
我皇开国十馀年,一辈超升炙手欢。
闲向五门楼下望,衙官骑马使衙官。

我居山阴古大泽,四顾茫茫烟水白。平时辙迹所不到,玉树郎君肯来客。

衡门仅可俯首过,陋室真成容膝迮。木盘设食菜数箸,共饱知君不予责。

期年相从无夜旦,一日复有千里隔。送君津头泪如绠,老身恨不生羽翮。

江湖道崄非一二,触处兢畏真良策。从今日望平安书,我欲灯前手亲拆。

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
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石上芙蓉栈,双塔挂寒影。中有百维摩,悠然发深省。

昨日见月赏不及,今夜月来云亦开。已促新词翻楚调,却疑清影落阳台。

冰轮果惬诗人意,玉椀当酬白雪才。新病欲瘳仍讳饮,不胜高兴谩含杯。

记得萧郎注目初,一枝琼树上红氍。游春梦不收罗荐,真色人宜入画图。

家字针神推手爪,幼餐沉水透肌肤。重来顾曲堂前过,试问如今技痒无。

愿君安虑宰清源,已雪南闽大狱冤。勿叹割鸡犹屈刃,当知容驷可高门。

解舟兰水春沙浅,税鞅榆关夏木繁。所得最多公谊在,他年富贵岂须论。

窈深青城路,逢仙不知名。
悠然拾瑶草,天风飐双缨。
进予语之道,诚者非思诚。
谷神以虚应,万物同一灵。
是谓众妙门,古今未尝扃。
哲人叹逝川,志士悲廪秋。
流光不暂停,忽忽岁欲周。
凉飙袭迥野,飞霜皓盈畴。
华林失鲜辉,奔溪杀湍流。
万化傥日徂,吾生难独留。
而我苦不乐,徘徊复何求。
世途多轨辙,今行非昔谋。
徒尊耿耿意,龃龉固莫投。
时乎不再来,岂余敢怀尤。
王道炳日星,历聘疲轲丘。
归欤既改旆,浩然亦架辀。
寂寞甯子歌,栖迟长卿游。
客嘲徒自解,天问终不酬。
长揖未免烹,说难竟遭囚。
行藏或大谬,圣贤共悠悠。
含思疚愤积,念往川途修。
煌煌青春姿,蹉跎恐兹由。
谅非宏达观,那能齐百忧。

幽径花如浣,閒门柳更垂。山边韦氏曲,湖上习家池。

会意禽鱼乐,忘言桃李枝。兰亭幸无恙,犹似右军时。

开辟文章第一家,悠悠教化泽无涯。灵苗秀气钟来异,清世奇才喜会嘉。

自笑半生觔力软,谁云东鲁路头赊。相思后夜知何处,梦绕门墙月影斜。

汨罗屈原苦,首阳伯夷饥。我欲戒孤愤,不与借阶梯。

六朝画史知无几,吴下僧繇独擅场。百叠苍峦浮障起,千林绀叶入云长。

低回野渡钟声远,寂寞荒村树影凉。咫尺披图更萧瑟,短词何敢遂揄扬。

还辕天作十分晴,演出秋光一派清。
走笔欲题人到迹,扬鞭不住马嘶声。
顷禾晚熟黄云色,篱菊朝含白露英。
得似渊明便归去,候门童稚出欢迎。
青旆摇风,朱帘漏月黄昏早。蓬山万叠忽蜚来,上有千灯照。和气祥烟缭绕。映琼楼、五云缥缈。青裙缟袂,乱吹繁弦,九衢欢笑。元是琴堂,十分管领春光到。手移星宿下人寰,招客来仙岛。信道邦人见少。彷佛似、皇都春好。明年只恐,鳌山扈从,随班清晓。
无寒暑处为君通,枯木生花又一重。
堪笑刻舟求剑者,至今犹在冷灰中。

万里风烟接凤城,鼠忧那复见明明。却思满地承恩诏,好似祥云罩太清。

天汉有章谁得报,波臣无血祇空盟。即看星使今何在,洗耳春和听鸟嘤。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