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海藏楼杂诗 其八

之官而北上,留京而南归。屈曲使投閒,天欤非人为。

功名与节义,时论方背驰。名教已扫地,何人能维持?

指心许苍天,一老乃慭遗。徐行万马中,舍我噫其谁?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猜你喜欢

南方有障气,晨鸟不得飞。

倒障开窗面曲池,尘襟初喜豁然披。
清风殊不去人远,明月端能与我期。
鼓吹青蛙聊自喜,歌讴白鸟渐相欺。
纷纷利害朝昏出,闭目忘言是住持。
酒馆歌云,灯街舞绣,笑声喧似箫鼓。太平京国多欢,大酺绮罗几处。东风不动,照花影、一天春聚。耀翠光、金缕相交,苒苒细吹香雾。羞醉玉、少年丰度。怀艳雪、旧家伴侣。闭门明月关心,倚窗小梅索句。吟情欲断,念娇俊、知人无据。想袖寒、珠络藏香,夜久带愁归去。
檐玉敲寒声不定。水仙瓶里梅相映。半缕篝香云欲暝。窗几静。月华时送琅玕影。
不用五湖寻小艇。吾庐剩有闲风景。薄醉起来行藓径。多幽兴。悠然一霎风吹醒。
既雨山色晴转佳,望洋雪色脂麻花。
白云无边鸟声暮,目断远水明残霞。
流萤飞出衰草丛,宿鹊走上枯松丫。
行人路上暗回首,月下独对溪头沙。

看了题名看跋文,自怜不及晦翁门。野僧惜打残碑卖,时共山猿洗墨痕。

冒宠已三迁,归朝始二年。
囊中贮余俸,园外买闲田。
狐兔同三径,蒿莱共一壥。
新园聊铲秽,旧屋且扶颠。
檐漏移倾瓦,粱欹换蠹椽。
平治绕台路,整顿近阶砖。
巷狭开容驾,墙低垒过肩。
门闾堪驻盖,堂室可铺筵。
丹凤楼当后,青龙寺在前。
市街尘不到,宫树影相连。
省史嫌坊远,豪家笑地偏。
敢劳宾客访,或望子孙传。
不觅他人爱,唯将自性便。
等闲栽树木,随分占风烟。
逸致因心得,幽期遇境牵。
松声疑涧底,草色胜河边。
虚润冰销地,晴和日出天。
苔行滑如簟,莎坐软于绵。
帘每当山卷,帷多带月褰。
篱东花掩映,窗北竹婵娟。
迹慕青门隐,名惭紫禁仙。
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
拙薄才无取,疏慵职不专。
题墙书命笔,沽酒率分钱。
柏杵舂灵药,铜瓶漱暖泉。
炉香穿盖散,笼烛隔纱然。
陈室可曾扫,陶琴不要弦。
屏除俗事尽,养活道情全。
尚有妻孥累,犹为组绶缠。
终须抛爵禄,渐拟断腥膻。
大抵宗庄叟,私心事竺乾。
浮荣水划字,真谛火生莲。
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
是非都付梦,语默不妨禅。
博士官犹冷,郎中病已痊。
多同僻处住,久结静中缘。
缓步携筇杖,徐吟展蜀笺。
老宜闲语话,闷忆好诗篇。
蛮榼来方泻,蒙茶到始煎。
无辞数相见,鬓发各苍然。

摩诃池上金丝柳。惯爱纤纤手。折来将表片时心。记取浅黄柔绿、泪痕深。

博山香细银灯吐。乍识黄昏雨。娇花欲展半蔫红。错道褪残春事、骂东风。

我得只园十亩间,清沟一带巧萦环。
芟荑丛竹能幽径,指点荒城当远山。
欹枕清宵闻鹤唳,凭栏终日伴鸥閒。
西邻赖有诗人在,二老风流任往还。
去年来见荷初败,今岁归逢菊已残。
残菊败荷浑似我,纵余芬馥岂堪观。
饮食鲜能知味,巫医各有单传。
要得胸中活法,勿求纸上空言。
紫荷盘若,向波心、溅溅鸿头高啄。满喙明珠三百颗,一夕秋风吹落。沙盎圆搓,麝汤旋煮,香喷佳人嚼。杯盘凉夜,楚江风味依约。今岁冷淡中秋,空*雨湿,坐久寒生幕。草草时新聊应候,儿子灯前欢噱。趁暖争拈,分朋*啮,翠屑纷如削。老夫旁看,苦吟思与韩较。

三日不见已为疏,别来忽复一秋馀。槜李城边又回雁,桃花水生初上鱼。

可无薄酒试留客,定有新诗能起予。绛蜡双葩连夜结,即听凫舄到阶除。

属官分住省郎曹,省树年深过屋高。翰长昼閒来啜茗,下帘危坐听松涛。

宏博坊前望溪曲,沙平岸涧水深绿。孤舟妥帖若乘槎,短棹咿哑如转毂。

行□憧憧风雨忙,济川滚滚流泽长。谁谓江河渺空阔,半篙一苇俱可航。

恻恻轻阴三月暮。薄晚开帘,霁色生庭树。眼底春阳能几许。

黄昏又下凄凄雨。

极目行云何处去。独上层楼,惆怅年华误。寂寞钿车南陌路。

梨花飘尽莺无语。

化工呈巧异寻常,镂月裁云费刃芒。莫怪使君曾立马,染衣浑似有天香。

乃翁学海深无底,材如莫耶淬清水。
天教乞与玉麒麟,拍手欢呼为公喜。
雪峰千丈玉嶙峋,玻璃之江浸秋旻。
可怜秀气无着处,都为此子融精神。
昨夜使星光耿耿,旁边却有庚星影。
起来瑞霭迷绮筵,玉果犀钱试汤饼。
乃翁著书身为臞,私稿自有一石渠。
行看一日诵千纸,不必更读他人书。
乃翁勋名已如许,如何免得洪钧府。
请更撰成经国谱,付与郎君踵前武。

绿杨三月村,红杏满东园。晴鸟下喧树,春风閒到门。

露葵已堪折,醑酒复盈樽。复接南邻叟,留连竟夕言。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