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前四句描写前半生浪迹江湖的自由生活和为名爵所累的矛盾;后四句写做官后悔恨的心情和不称意的处境。诗本愤世,但作者从自责出仕切入,谦和温婉,用典贴切,如同己出。
“三十年来麋鹿踪”一句概括了文征明前半生浪迹江湖的生活。苏轼贬黄州作《赤壁赋》云:“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这种生活虽不富贵,但有淡泊自甘,闲适自在之乐。“若为老去人樊笼”一句则表现出深刻的思想矛盾。一方面他已经应试得官职,这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强加,说明诗人人世出仕之心未泯;另一方面他又感到若有所失,想起像是背道而驰似的。显然,待诏翰林的文征明,这时已是悔恨代替了如意。觉得“老去人樊笼”,是办了一件错事,弄得前功尽弃。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二句以景语承上句抒慨,其间融入了范蠡和张翰的故事。一正用,一反用,诗人本来梦想如范蠡一样潇洒度日,却为名爵所羁,落得秋风万里,两鬓萧瑟。可见这一联全是虚拟之景。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二句继续写悔恨的心情和不称意的处境,是全诗警策所在。“远志”名义颇寓豪情,而其实只是一种“小草”,本无在山出山的区别。诗人用《世说新语》郝隆的名言巧妙地将此物名实分属,写作“远志出山成小草”。就综合了“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这两种意思,意言一念之差,可以使一个人的名节受到很大亏损。
“神鱼失水困沙虫”,与俗语“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同义。在庸俗势力的包围下,高尚没有用武之地。这两句既有对上层社会的厌恶,也有对个人失策的反省。当然是有感而发的,可见文征明待诏翰林的处境,比李白待诏翰林时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东方朔官至太中大夫,在朝廷其实也不顺心,只能自称避世金马门,多以诙谐调笑自遣。而诗人以白首待诏,似又不能如东方自寻开心,故末句云云。
读竟全篇,可见文征明在应试求职之前,曾对步人仕途有过良好的愿望,是抱着试一试的机会主义态度。殊不知官场比他所想要复杂得多,他便很快的失望了。这时已有进退失据之感。正是这种矛盾尴尬的状况,使他写成这篇言志感怀之作。诗中多用昔人故事,只因情与境会,故信手拈来,皆成妙谛。
白发刁骚六十翁,一生何事坐诗穷。雕天运海非为贵,流水行云始见工。
市玉不容运腐鼠,探珠直欲犯骊龙。当年束槁牛腰大,今日樽前一笑空。
推枕月微明,登车才五更。啼破千山暝,枝禽三两声。
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刚界朱栏。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
曲池抱阶如镜,问何人、照影窗前。斜阳地,指茸茸翠草,曾阁秋千。
我本伤春狂客,趁蝶帘燕户,钿坠筝筵。载酒迟来,花间谁擘蛮笺。
红楼只今已改,觅残题、犹在屏山。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
大江过涪万,受水日以众。水性杂而争,往往邹鲁閧。
云安两恶滩,东阳庙矶共。夏冬异消长,危险相伯仲。
舟行十月交,东阳差无恐。猖獗独庙矶,水落势益纵。
怪石扼两傍,乱流竞一缝。被阻成轩轾,遭束乃错综。
蹙为盘涡深,激作鼓濆送。下陷窟千寻,上涌花四弄。
一苇蛇赴壑,万浪牛鸣瓮。放棹择强弱,打舷判轻重。
朋党互倾排,仇仇交击撞。情意忿不和,气力悍莫控。
有如诸道兵,不听一帅用。又如五方民,不服一国统。
神禹今则亡,谁能平洚洞。我谓息水斗,犹之息民讼。
水性不可逆,民情不可壅。王者决使导,《周官》一《禹贡》。
我欲铲乱石,快览蜀江空。
霜叶枯枝未退黄,繁开满树动春阳。碧纱窗外移红影,暖日薰人鼻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