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雨花台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
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
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
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
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
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
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
悲风猎猎,吹起大江呜咽声。
注释
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
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冠盖:官僚们的官服车盖。雍容:华贵的样子。

鉴赏

  雨花台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处名胜,登高远眺,诸景诸色,尽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国之初的都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钟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诗人登上雨花台,举目四望,不禁感叹万分。开头两句不禁点名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魏禧在明亡之后,绝意仕进。清统治者为笼络文士,曾诏举博学鸿词,他拒绝应试,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时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三、四两句诗人心头的怒火陡然升起,诗人发出了激愤的责问:究竟谁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仇恨和对历史的反思。“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后,阉党余孽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积极备战,以图恢复,反而倒行逆施,大兴土木,恣意荒淫,遂使山河全部为清所有。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也难逃厄运。这实在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奇耻大辱,诗人用“可堪翦伐到园陵”表达了痛心疾首的义愤之情。其中有对断送国家者的鞭挞,也有对异族入侵者的控诉。

  五、六两句诗人内心的怒火转化为憎恶怨恨,从而使全诗的内蕴更加深邃和丰富。“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是对异族侵略者的微妙讥讽。作为刚从游牧部族进入关内的清人,牛羊的践踏锦绣江山,就如同他们的铁蹄在蹂躏着大江南北。“多新草”三字含义深长,形象地描绘出了被牛羊践踏的田园一片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景况,黎民百姓的悲惨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与此相对的却是雍容华贵的官府车盖,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更令人触目惊心者还是“半旧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着面前卑躬屈膝,侧姿求媚,腰身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他们毫无民族气节,不顾国家生死危亡,只知追求个人安乐,不正是这些民族败类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吗?这就与上一联“谁使山河全破碎”紧紧呼应起来。“冠盖雍容”与诗人“柴荆”“麻鞋”的身份相映衬,表露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意,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也就愈加分明。“多新草”与“半旧卿”,一新一旧,新草遮盖的是旧日山河,旧卿却扮演了新贵的角色。由此不难见出诗人锤字炼句之功。

  最后两句,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满腹的悲愤还未倾吐干净,不觉暮色已经降临。作者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江水痛哭,日夜不息。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达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程度。全诗也就在这悲风声中收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据明亡已二十年。作为长期隐居故乡的遗民诗人,魏禧四十岁时来到旧京南京,登上今中华门外的雨花台,仍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律。

魏禧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岳维屏、彭任等合称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猜你喜欢
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
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
晦明莽相代,天地本长闲。
四顾何寥落,微风时动关。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
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晓出东郊路,春霖数尺泥。
湖山供胜赏,花草觅新题。
坐听鸣鸿北,归看落日西。
乍晴何所喜,芳树早莺啼。
税舆陟高冈,却立倚天壁。
就舆乱清溪,转石飞霹雳。
十步一沮洳,五步一枳棘。
上方未言返,豁见平土宅。
田家鸡犬归,佛庙檀栾碧。
莲荡落红衣,泉泓数白石。
人如安巢鸟,稍就一枝息。
钟鱼各知时,吾亦自得力。

帆腹饱天际,树发渺云头。翠光千顷,为谁来去为谁留。

疑是吴宫西子,淡扫修眉一抹,妆罢玉奁秋。中流送行客,却立望层楼。

风色变,堤草乱,浪花愁。跳珠翻墨,轰雷掣电几时收。

应是阳侯薄相,催我胸中锦绣,清唱和鸣鸥。残霞似相贷,一缕媚汀洲。

双双鸳鸯戏苹洲。几行烟柳柔。一声长笛咽清秋。碧云生暮愁。
钩月挂,绮霞收。浦南人泛舟。娟娟何处烟明眸。相望徒倚楼。

白云覆秋水,桂树在中洲。美人行笑歌,攀援以淹留。

朅来游宛洛,岁暮增离忧。著书子当归,迟我舣扁舟。

麝脐飘馥来疏蕊,霜女将寒堕瘦枝。数朵腊前舒冷艳,催花羯鼓未应知。

伐木入空谷,有木大蔽牛。大厦孰倾栋,一日蒙见收。

乃知匠石弃,故非文木俦。土腐不中椁,水沉不中舟。

拳不受檃揉,樠不受丹髹。今兹忽邂逅,陶我山之湫。

斧斤访薪木,舆挽充吾槱。我闻漆园旨,寿或逃商丘。

幸有大不幸,焉知桑柏楸。

瑶瑟春愁,铜盘铅泪,寸缄冷护残雪。冰缕方凝,尘封初启,玉簪小翠堪捻。

袜罗归去,方回想、飞琼话别。相思天上,鹅管凄凉,为伊吹彻。

汉皋佩杳谁怜。剪叶移根,几番悽绝。悄梦禁寒,微波写影,应是香心犹结。

曲屏吟绕,怪诗屐、宵来渐折。仙魂凝盼,出水亭亭,半眉新月。

半夜觉松雨,照书灯悄然。河声才淅沥,旧业近潺湲。
坐滴寒更尽,吟惊宿鹤迁。相思不相见,日短复愁牵。

南雷未殁尝语我,人生须得三百年。百年读毕今昔书,百年看遍名山川。

百年手提尺寸柄,经纶揭地还掀天。此语创闻真快绝,非阿所好理当然。

我寿几何未可卜,纵符此数失在前。三十六年忽已逝,不逝安得逢良缘。

无论万卷不能破,一经尚未钻其坚。无论五岳道阻长,四明密迩犹迍邅。

修齐自反方愧怍,国与天下何遑焉。曩者亲宦祖垂耄,我惭菽水悲台泉。

迩年亲归旋卧病,朝朝药裹心倒悬。何况年决无三百,满百之人便称仙。

此生休矣尚何为,自叹空复时牵缠。忽然想因此语幻,第邀上帝鉴且怜。

枕成赍我一快梦,南雷之语非徒然。

水驿灯明渐掩扉,雨中何处暮山微。萧萧落木征帆过,漠漠长河一雁归。

岁晚仲宣犹在旅,年来伯玉自知非。久?华发添青镜,未许淄尘上素衣。

云鹤飘然去莫亲,还家犹似异乡贫。已知静乐轩中梦,无复玄都观里春。

绿简尽编吟后稿,朱符长佩病馀身。近闻剑迹投岩壑,终作人间避世人。

吾道如君有几人,生憎轻薄白头新。
林泉卜筑何妨静,诗酒寻盟不厌频。
小雨汀洲松浦霁,斜阳花草玉峰春。
芒鞵竹杖须乘兴,快取平生见懒真。
道如大路人能见,德有輶伦识者稀。
四望皓然都洁净,洁中还要辨精微。

仆也不自知,爱诗已成癖。有作盈一囊,无人为捃摭。

将求识者观,千里事行役。扬舲入武林,祢刺久未释。

一日谒尚书,尚书为虚席。号仆以诗人,声名从此得。

日上尚书堂,见公于侍侧。公时访天台,颇恨未尝识。

洎仆将告归,赠言羡好色。岁月不我留,八年如顷刻。

俄闻绾铜符,无乃慰平昔。自古神仙才,多居隐吏职。

岂不见王乔,叶县飞双舄。又不见葛洪,句漏流丹石。

付公以天台,人事有中的。兹山八百里,窈窕多奇迹。

桐柏古洞天,金庭在其域。三灾不能侵,历数无终极。

景命今始兴,吾君寿千亿。公名亦俱传,何啻登仙籍。

仆虽生此邦,仙果未得食。今日返问公,何处桃花碧。

公疑我骨凡,未肯言消息。骨凡安敢辞,此桃亦终觅。

不知新绿满平芜,野老提壶偶见呼。游兴久阑聊一出,战尘不到便堪娱。

从来挟策无高士,迩日谈兵厌腐儒。犹怪先生春箑上,数行小楷写阴符。

叠波漾层汉,残阳补断霞。
相逢未得三回笑,风送离情入剪刀。客路最能销日月,
梦魂空自畏波涛。独眠秋夜琴声急,未拜军城剑色高。
去去缘多山与海,鹤身宁肯为飞劳。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