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登韬光绝顶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
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
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
小阁俯江湖,目极但莽苍。
坐深香出院,青霭落池上。
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入山已有三天,登临韬光寺了却了真心游赏的愿望。
铺霜的石阶湿滑难行,而向阳的山崖上已晃动着曦微的晨光。
晨光透过竹叶照射到竹林深处,那清冷的翠绿吸引我独自前往。
走在密林深处各种声音似乎都潜匿起来,唯有山间清泉琤琮作响。
山谷中林木掩映,尽是清幽之景,直到登上山顶,极目四望,始觉豁然开朗。
山顶上韬光寺的小阁俯视着钱塘江和西湖,目光所到之处只一片迷茫混沌。
久坐小阁中似乎还能闻到寺院中缓缓飘出的香气,那山间的青烟随着太阳的升起散落在池上了。
怀念曾在此地与释韬光酬唱的大诗人白居易,但愿能摆脱尘世的喧嚣与束缚。
注释
韬(tāo)光:韬光寺,庙宇。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畔北高峰南,白居易在人杭州刺史时,曾和高僧韬光为诗友。绝顶:顶峰。
登顿:登临。遂真赏:了却真心游赏的愿望。
霜磴:铺霜的石阶。践:踩、踏。
阳崖:向阳的山崖。
曦(xī):晨光。
乍:正。
晃:闪耀。
穿漏:穿通。
冷翠:清冷的青翠色。
孤往:独自前往。
冥搜:探寻幽深的区域。
灭:消失。
众闻:各种声响。
百泉:众多的泉水。
蔽谷:被树林遮掩着的山谷。
跻(jī)巅:登上山顶。瞩:注视。爽:清爽,明朗。
但:只。莽苍:迷茫混沌。
青霭(ǎi):青色的烟气。
白侍郎:指白居易。他于828年(唐太和二年)官刑部侍郎。
言:语助词。脱尘鞅(yāng):鞅是套在马颈上的皮带。这里的意思是摆脱尘世束缚

赏析

  作品的主旨是登临韬光寺的所见所感。开篇一路写来,以将登临峰顶的过程作为铺垫。

  诗的开头说入山已有三天,三日中饱览了山水的奇姿逸态,登临骋目,真正领略到了自然之美,满足了自己寻幽探胜的愿望。这一天清晨,诗人再度出发去登山,晨霜覆盖着石阶,湿滑难行,而向阳的山崖上已晃动着曦微的晨光。晨光透过稀疏的竹叶射入到竹林深处,那清冷的翠色吸引着诗人独自前往,去追寻幽深之境。四处一片岑寂,各种声音似乎都潜匿起来,唯有山间的清泉琤琮作响,如一曲清歌,沁人心脾。山谷中林木掩映,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尽是清幽之景,直到登上山顶,极目四望,始觉豁然开朗。

  那韬光寺的小阁就坐落在山顶上,俯视着钱塘江和西湖,嘘吸与山光水色之中;极目远眺,只见一片苍茫寥廓的景象,恍如置身于人寰之外。韬光寺是个登览远望好去处,观海亭上写着宋之问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名句,所以使人留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

  在小阁中坐久了,似乎闻到了寺院里缓缓飘出的香气;那山间的青烟随着太阳的升起散落在池上了。面对着如此清幽绝俗的景象,诗人便产生了与古人为友、超尘脱俗的念头,他想起了曾在此地与释韬光酬唱的大诗人白居易,但愿能摆脱尘世的羁绊,长久地栖息于山巅水崖,放情于自然之中。

  《晓登韬光绝顶》所追求的是冷隽幽深的意境,如“霜磴”两句刻画了早行时的冷霜铺地、人迹罕至和空中晦明变幻的情景,“穿漏”、“冷翠”则通过光和色的描绘来形容山间的幽冷,而“孤往”二字更增添了独行无偶的凄清,与幽深的景色融合无间。“冥搜”两句更从声音上落墨,虽然一路上回响着淙淙的泉声,却更表现出万籁俱寂的感受。至于“蔽谷境尽幽”一句就直接地描述了山间的幽趣,而那一阵幽香、几缕青烟更渲染出宁静清莹的气氛。

  厉鹗的诗以幽新隽妙、刻琢研炼为特色,其五言尤工,大抵取法陶渊明、谢灵运及王维、孟浩然等人,但更注重追求清窅幽邃之趣。如这首《晓登韬光绝顶》中的“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坐深香出院,青霭落池上”等都有王维诗中的韵味,但比王诗更注重锻炼而较少自然浑成。这明显的表现在他对选自用词的刻意求新上,如诗中的“登顿”、“穿漏”、“灭众闻”、“同一响”、“跻颠”、“坐深”等词都是戛戛独造,生新而不艰涩;又如以“霜”字来描绘山间石磴,以“晃”字来表现晨光乍明乍暗的景象,以“冷”字来形容山间翠色的幽冷,以“蔽”字来形同山谷的树木掩映,枝叶交加,以“落”字来写青烟笼罩池塘,都体现了诗人工于炼字,避熟避粗的折尚。全诗烹字炼句,可以表现一种山间的幽寂之美,力求自辟蹊径,不作寻常铺叙,是作者厉鹗的典型风格。

创作背景

  厉鹗是杭州人,又性喜山水,因此家乡自然风光便成了他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本首诗就是他登临韬光寺,浏览风光后所写。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猜你喜欢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吴越思君意易伤,别君添我鬓边霜。
由来浙水偏堪恨,截断千山作两乡。
安南千万里,师去趣何长。鬓有炎州雪,心为异国香。
退牙山象恶,过海布帆荒。早作归吴计,无忘父母乡。
一瓶一钵非难办,住得山时更莫来。
千年粪扫堆头物,优钵罗花特地开。

绿树绕伊川,人行乱石间。寒云依晚日,白鸟向青山。

路转香林出,僧归野渡闲。岩阿谁可访,兴尽复空还。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秋水漫,鸭阵怯波分散。乌桕红飞霜叶乱,夕阳山一半。

云被晚钟敲断,两两归舟相唤。烟月满湖人不管,画桡齐占岸。

白发萧然林下风,寿筵芳事几家同。星朝婺女极当北,水绕秣陵江正东。

梅笼出林朝雨熟,鱼船入市晚潮通。凤雏不假青鸾使,自领天书出禁中。

蕉窗绿暗树灯红,旧雨沉绵一梦中。去燕有楼吟白傅,过车无酒酹桥公。

明星夜集仍东井,老柳秋垂向北风。何处紫云回奏曲,伤心不待管弦终。

皇华使者岭南回,阅遍天涯几树梅。诗卷满床香不断,为君临得一枝来。

秋菊有至性,霜松无俗姿。采采黄金花,笑抚苍烟枝。

偶有杯中物,成此一段奇。白云南山来,出岫复何为。

醉卧东轩下,聊脱人间羁。

片段溪云破,纵横野水淙。人閒泥塞路,蝇动日烘窗。

绕壁苔痕满,侵阶树影双。还思酿新黍,瓮面挹秋江。

门外曾无长者车,一身奔走岂安居。谁怜杜老常为客,我怪洪乔不寄书。

烟色春归杨柳底,雨香红入杏花初。溪山咫尺风尘隔,却忆情人会面疏。

墓田春草色,花信落梅风。倚槛今朝立,怜君客况同。

炊烟微觉冷,酒盏不妨红。莫作焚林叹,荒芜旧绛宫。

杨溪积雨绿于苔,乱竹梢梢不遣栽。自爱水风横笛语,欲乘秋涨刺船来。

眠从朱老诗浇泼,书及黄郎使往回。困饿只馀皮骨在,故人初见恐惊猜。

润州形势郁岧峣,泊艇朝看四望遥。山拥千峰低日月,塔悬双照倚云霄。

芙蓉楼瞰银屏渡,萍蓼沙通铁瓮潮。击楫中流思黯黯,江南十捷未须骄。

竿影如林立,湾环野渡横。帆从村畔转,水绕地中行。

风静千艘稳,波澄两岸平。我来缘乞米,又复向春明。

岭外路遥君赴任,陕西年尽我归家。长亭际会情无限,一夕分飞恨又赊。

夜话无灯松火继,晓行乘月乱山斜。七千里驿谁相伴,雪里寒梅正放花。

十年不踏故溪上,有时梦去千里游。
每思鱼行梦中见,青衫手板如仇雠。
秋风鲈肥美无价,莫怪张翰不可留。
前日诵君清水吟,胸中突起百尺愁。
儿牵女婴走尘土,百年一半如弃投。
清风明月无界畔,白首愿作山中侯。
君诗写出渔者意,老景一片在目眸。
清泉钓舟未入手,聊可观诵忘吾忧。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