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枫飒飒雨凄凄”,首句从时节、送别地点及风声雨景,层层渲染一种愁情,烘托出一个特定的场景。秋天本来就是令人伤感的季节,离别的地点、环境也令人消魂。“青枫”除了暗示分别、在江边外,还透露出一股飘泊的愁情,而此时之秋风秋雨更是愁煞人也。首句实融进了古人不少意境,有丰富含蕴,委婉地映衬出一对好友离别时低徊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
第二句“秋色遥看入楚迷”,循着上句意脉,将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纵深推进一层。“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意境豁然开朗,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从正面表白心情,明代严嵩专政,采取高压政策,残酷地打击异已。吴国伦既因得罪严嵩而遭贬,李攀龙写此诗送别,许多话自然只能隐约示意了。这二句写唯有白云相送入江西,恐怕不仅在于以此显出别时情境的冷落凄凉,大约还有以此隐示吴国伦为人清正廉洁,正可与白云作伴之意,在艺术表现上更因此而收到了寂寞而又不孤独之妙,使感情不至一味地颓丧消沉。以此结篇,既对遭遇打击的友人传达了充分的同情,显示了双方的深情厚谊,更表达了对友人人格的充分信任,因而自能收到良好的宽慰友人的作用。“白云相送大江西”一句,表现了诗人的牵挂之情,和对朋友的赞赏和激励之意。既表明了自己思念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用白云暗喻友人清高飘逸、潇洒独行的品格,字里行间饱含激励之情,只白云相送,何其寂寥;有白云相送,何其绝俗。堪称神来之笔。它是饱含着惜别之情的抒情笔法,又使人想象到当时诗人目送孤舟远去之景。笔意洒脱,与上句“孤舟逐客”联系起来,又传出一种凄凉之感。
这首诗在感情处理和意象安排上,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其感情由低沉转入激越,意境凄冷转入高远。首句描写秋风秋雨的凄凉惆怅,感情十分低沉,意境十分凄冷。第二句写遥望秋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牵挂,氛围虽仍低沉。但境界已较前句开阔。三、四句基调急转直上,虚拟一问一答,冲破了低沉的情调,意境高远,感情激越。全在感情的最强音上嘎然而止,但句断而意未尽,余言袅袅,余韵悠长,颇堪回味。感情蕴含相当复杂,结构安排错落有致,伤时、惜别、惆怅、牵挂、劝勉、期望交织重迭,如果安排不当就会落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而本诗通过结构上的巧妙安排、剪贴,将这些复杂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而且意象不显芜杂,语言也十分自然。
南岳后,累任作祠官。试说与君看。仙都玉局才交卸,新衔又管华州山。
怪先生,吟胆壮,饮肠宽。
去岁拥、旌旗称太守。今岁带、笭箵称漫叟。慵入闹,惯投闲。
有时拂袖寻种放,有时携枕就陈抟。任旁人,嘲潦倒,笑痴顽。
剩雪妨花,零烟着草,春寒尚把游心怯。新来少喜多嗔,憔悴荀香,天涯是处多离别。
来边应已误梅花,江头莫更歌桃叶。打叠。拼取罗衣宽褶。
无端似打相思结。分得两处凄凉,中间一个凑合。
成悲咽。平生不肯负蛾眉,请君试看西陵月。
山峰高复高,海水深复深。水深钟锦贝,山高毓黄金。
居人施网罟,垂钓验浮沈。开矿不辞瘁,披沙著意寻。
近海拾海月,近山搜山林。但得衣食足,已慰百年心。
东望孛兰堡,城砖古苔侵。西望石河驿,乔木郁成林。
烽台颓欲尽,太平已至今。且自玩山水,陇首听鸣禽。
回首总魂销,看泥仍爪印,愁难眉扫。陈迹付新图,伤心是、蓬莱水浅天小。
当年玉局,鹤飞高出风尘表。尽有命宫磨蝎恨,也算几生修到。
而今一梦槐安,剩宣南荒屋,竹围松绕。春色二分空,谁相约、更与数花寻草。
凭阑放眼,远山皴碧摩空峭。读罢离骚邻笛咽,肠断旧游人少。
长天极浦波溶溶,岩峦秀沓青芙蓉。生绡半幅图远趣,彷佛江山千万重。
近郭名园不知处,楼观依微出深树。细雨孤帆岛外舟,残烟列骑花间路。
飞流百丈晴虹悬,危梁倒影丹崖巅。樵径多逢采芝客,石林静隐看棋仙。
层层阁道云连栈,渺渺堤沙落归雁。剑门天辟穷胜游,湘水秋高纵青盼。
我公心事非等閒,岂必娱情图画间。意气遥淩葱岭道,声光直动燕然山。
河清海晏升平日,移镇南都今第一。丹青好写麟阁容,颂功更有如椽笔。
偶自山中出,寻幽到药栏。夕阳斜带雨,林木易生寒。
隔岸风烟异,孤筇去住难。移时即分手,江路水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