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驱乐歌

萧萧条条,风雨漂摇。饿杀鹪鹩,撑杀䲭鸮。倦鸟不飞,非无羽翼。

贫女不嫁,非无颜色。枕郎右臂,郎侧向左。看郎颜色,似不在我。

宛转郎怀,坐郎左膝。郎有它人,不自今日。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你喜欢
外监多假帝王尊,威胁偏裨势不存。才许誓心安玉垒,
已伤传首动金门。三千客里宁无义,五百人中必有恩。
却赖汉庭多烈士,至今犹自伏蒲轮。
使星一点寿星边,惠我三湘两阅年。
既付龟符还楚垒,便持犀节上尧天。
何参接踵新规在,侨札论心旧识然。
入对丹墀访南事,细陈霜颊障蛮烟。
小留不过貂蝉耳,亦恐遭人白眼看。
已自费辞侯霸辈,归来漱石暮江寒。

欲答前春信,西飞雁不逢。应随丹灶鹤,同看白云松。

花雨翻经石,山鸣出定钟。何时寻旧住,却说武夷峰。

雨帝当年一曲阑,西山藁葬草漫漫。目夷守国才何大,叔武迎君事本难。

金锁门高星象动,玉连环小泪珠乾。阿兄南内如嫌冷,五国城中雪更寒。

昔在唐天宝,禄山反范阳。天子狩蜀都,贼兵入西京。

肃宗起灵武,国势重恢张。二载收长安,銮舆迎上皇。

小臣有元结,作诗颂大唐。欲令一代典,风烈追宣光。

真卿作大字,笔法名天下。磨厓勒斯文,神理遗来者。

书过泗亭碑,文匹淮夷雅。留此系人心,枝撑正中夏。

先公循良吏,海内推名德。驱马复悠悠,分符指南极。

遐眺道州祠,流览浯溪侧。如见古忠臣,精灵感行色。

匪烦兼两载,不用金玉装。携此一纸书,存之贮青箱。

以示后世人,高山与景行。天运有平陂,名迹更存亡。

宝弓得堤下,大具归西房。旧物犹生怜,何况土与疆。

却念蒸湘间,牧骑已如林。西南天地窄,零桂山水深。

岣嵝大禹迹,万木生秋阴。一峰号回雁,朔气焉得侵。

恐此浯厓文,苔藓不可寻。藏之箧笥中,宝之过南金。

此物何足贵,贵在臣子心。援笔为长歌,以续中唐音。

竟卖卢龙塞,非徒弃一州。赵方谋六县,楚已会诸侯。

地引相牙犬,邻还已夺牛。瓜分倘乘敝,更益后来尤。

暖风庭院草生香,晴日帘栊燕子忙。
白发不嫌春事去,绿阴自喜夏堂凉。
闲心对酒从时换,老倦抛书觉昼长。
客有相过同一笑,竹炉吹火试旗枪。

佳丽曾矜得宠先,后宫歌舞一当千。那知宠极能生妒,不是青娥误少年。

为子孙顺为臣忠,夫妻和睦弟恭兄。如何却致彝纶斁,只为贪他酒味醲。

六寺烟深,双峰黛冷,嬉游时际暄暖。曲塘画癋参差,曦来荻芽沙浅。

娇春罗绮,映绿净、波纹吹软。尽瘦生、掌上谁擎,漫认倚风轻燕。

帘乍卷、垂杨拂眼,门半掩、小桃窥面。歌云日趁新妆,泪竹几巡古苑。

微茫林角,挂一抹、残杨如线。怕后游、晴雨无凭,有约也应难见。

孤山别后有谁邻,踏雪看花又一年。
几度相思空夜月,角声吹恨不成眠。
何处唱离歌,前湖一棹过。
日斜山似近,水落渚偏多。
寒意归沙柳,秋风到浦荷。
不知今夜梦,还隔几烟波。

泽国无官寄老□,淮方有客借寒驴。早知到死难干禄,何用平生苦读书。

住本无心去亦轻,江湖深处更逃名。水能回棹如多恨,山不留君空自清。

细草长松收健句,夕阳朝雨对离情。云鸿未隔人间路,应报红颜羽翼成。

蚕儿初饭时,桑叶如钱许。
扳条摘鹅黄。藉纸观蚁聚。
屋头草木长,窗下儿女语。
日长人颇閒,鍼线随织补。

燕南赵北路迢迢,往事何堪问柳条。只此公车风雪里,十年三过十三桥。

一棹延缘溯远汀,东风吹面酒初醒。涨平草色沿堤绿,雨过山光绕郭青。

别墅遥通多废埭,野桃才放映茅亭。桑阴日暖将成幄,想见幽人户昼扃。

二女合为一媳妇,机轮截断鸡回互。
从来往返绝踪由,行人莫问老时路。
爰陈玉醴,式奠琼浆。灵心有穆,介福无疆。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