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送何士彦宣城训导并寄声袁太守

何君璞玉良,产自荆山中。中怀缜而栗,外仪温且恭。

家学邃六义,允绍武冈公。顷膺宣城聘,分教侯頖宫。

随牍谒金门,考艺趋九重。诘朝奉除书,戒行遽匆匆。

经年忝交谊,祖送城之东。何以赠仳别,聊托修竹丛。

此植挺特姿,千仞凌高空。生际太平世,盛年须奋庸。

启迪贵知本,表率自饬躬。况兹山水郡,昔贤多显融。

作兴谅匪难,行当律成功。寄声袁太守,勉续黄与龚。

学教同振起,达材佐时雍。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先知左袒始同行,须待龙楼羽翼成。
若使只凭三杰力,犹应汉鼎一毫轻。
鱼在枯池鸟在林,四时无奈雪霜侵。
若教激劝由真宰,亦奖青松径寸心。
璧月光中玉漏清。小梅疏影水边明。似梅人醉月西倾。
梅欲黄时朝暮雨,月重圆处短长亭。旧愁新恨若为情。
花染烟香,柳摇风翠。春工写出清明意。翠湾还趁画船开,粉墙到处骄骢系。歌唤红裙,酒招青旆。吟情又许春风醉。何妨日日烂芳游,今宵先向西城睡。
世间好事。恰恁厮当对。乍夜永,凉天气。雨稀帘外滴,香篆盘中字。长入梦,如今见也分明是。
欢极娇无力,玉软花欹坠。钗罥袖,云堆臂。灯斜明媚眼,汗浃瞢腾醉。奴奴睡,奴奴睡也奴奴睡。

东郭阿㕙驼褐裳,清腹不著烟火香。姮娥唤入广寒殿,诏许捣药不许尝。

金丹炼成紫皇喜,玉臼自携银汉洗。偷将缺吻吸琼浆,蜕尽骨毛作仙子。

鬓丝吹落桂枝风,人间封作管城公。先生何许得尸解,貌如枯蟾带玄疥。

麒麟擘脯未必如,耶律晒羓差不大。先生锦心冰雪肠,银钩珠唾千万章。

管城奔命困书囿,阿㕙漆身嬉醉乡。老夫去年左车脱,匙抄烂饭犹戛戛。

太息再拜谢阿㕙,尚堪挂壁萦蛛尘,一饭瞻仰齿生津。

县吏打门急,闻声心胆寒。受荆因脱裤,露出去年瘢。

三春数枉故人书,去使虚无报德疏。幸有輶车堪问讯,谁能感事不踌蹰。

西亭素壁愁经眼,此日安危切跂予。待得升平十年后,东冈休负草堂居。

沈香亭前花萼下,天街一阵催花雨。海棠花妖睡初著,唤醒一声红芍药。

金銮供奉调《清平》,梨园旧曲换新声。阿环自吹范阳笛,八姨独操伤春情。

君不见夜游重到明月府,青鸾能歌兔能舞。五云不障蚩尤旗,回首烟中万鼙鼓。

那知著底梧桐雨,雨声已入《淋铃》谱。

冰雪凝难解,风云庆有时。

长公有名言,不可居无竹。仆仆斸苍苔,森森植寒玉。

声来书幌清,阴入酒杯绿。何须更晚食,此君足当肉。

公孙阁下士,多似鲁诸生。昨者闻高谊,兹行起盛名。

文亭南斗近,征旆北风轻。余亦怀乡郡,今犹滞帝城。

关河惊半面,雪霰念孤征。芳宴丝簧咽,新诗锦绣成。

长途心果怯,令节眼增明。渺渺饥鹰度,嗷嗷旅鹳鸣。

露凝秋浦白,云散夕堂清。是物关流动,何阶计合并。

会须萦桂楫,相共啜莼羹。徐孺亭前水,因之幸寄声。

辛苦怜吾弟,荒山久避兵。素书连月断,白发满头生。

雪翳窗灯影,风涵戍鼓声。沉思忧百结,寂寞度残更。

天风吹馀晦,万木晴扶疏。寒云淡山色,水墨涨秋图。

驾言寥廓中,一径渺盘纡。却首谢尘世,培塿而潢污。

火云六月腾赤霄,人间大地皆炎歊。连峰飞鸟不容越,君行别我如旋飙。

知君久作家林别,堂上双亲鬓成雪。九重诏许暂承欢,千里驰驱不知热。

我家桑梓旧连阴,夙昔交情最独深。十载同吟泮池水,有时共醉东溪林。

青霄高步君先着,愧我年来尚萧索。离别长怀夜月吟,故情不道秋云薄。

君自长才意气豪,桂林先得一枝高。玉堂天上魁黄甲,金马门中赐锦袍。

伊予蹇劣知何用,也学云霄逐鹓凤。积水长天恨远心,青山故国悬空梦。

玉堂相见即成欢,却念人生会合难。更无儿女分离态,但作家林醉里看。

槛外滔滔水,岩前冉冉云。
行人舟似叶,题墨藓生纹。
岁月帆樯去,山川楚蜀分。
十年三舣棹,永愧北山文。
兴为栖真来,情因昔人动。
昔人道非孤,今人心乃共。
静有物外乐,甭无世间梦。
至论超形神,谈歌彻岩洞。
野色杂茶瓯,松声入琴弄。
未可赋归欤,更揭流霞瓮。

爱一星俏眼,半寸纤葱,仙容偏不憔悴。黏瓣衣香,兜簪肌颤,生日榴红喷砌。

细罥虫丝,怯撩虎口,稳骑鹤背。似翾风老欠风情,滑簟不容同睡。

照影水心镜底。露一般颜色,难分姊妹。向百药炉边,偏上病人云髻。

鸳鸯颈,听嘐嘐语细。恨不成双,却怪他、健影临风,止度月馀年纪。

南岳归来日未斜,洞门寂寂锁烟霞。唤回鹤梦三千岁,手种碧桃刚著花。

用尽工夫,浑无巴鼻。
火光迸散,元在这里。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固。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固,故不复次其世家焉钞。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