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武昌陈氏荣寿堂 其三

坐分天禄荷天恩,赐帛年来屡到门。但比乾坤祝明圣,都将勋业付儿孙。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暴雨生凉。做成好梦,飞到伊行。几叶芭蕉,数竿修竹,人在南窗。
傍人笑我恓惶。算除是、铁心石肠。一自别来,百般宜处,都入思量。

新旧光阴各自催,分年须折送年梅。欢声动地驱傩鼓,厚意迎春献寿杯。

谁似江山难得老,人怜桃李又重开。朱颜未遂花前计,却恨东风抵死来。

重楼复屋枕层崖,想有残碑锁翠苔。
但见苍山如壁立,不知绿水自何来。
岩花满眼红而紫,谷鸟呼名去复回。
便欲买舟从此隐,岂惟一处子陵台。

枣初作花时,纂纂临路岐。八月枣成实,累累曜朝日。

枣花纂纂蜂蝶翻,枣实累累人满园。严风萧瑟枯叶飞,蜂蝶不来人亦稀。

吾祖有方平,曾与麻姑会。沧溟化为田,弹指五百岁。

又有仙人乔,神游八极外。朝舄作凫飞,世缘比蝉蜕。

寥寥千载后,之子得正派。风度亦可人,春秋况未艾。

朝搬紫河车,暮结飞霞佩。严事钟与吕,信心终不退。

经营白玉坛,肖象俨相对。四面来青山,献奇飞羽盖。

炉熏彻玉虚,剑水清尘界。琼笈阅千函,丹方探三昧。

谁谓三凫遥,近在吾境内。蓬莱若云小,孰能为之大。

青山何岧峣,下有嘉树林。
高亭昼闲敞,窗户含层阴。
前村夜来雨,石濑张素琴。
好鸟鸣檐间,始知春意深。
迥无外物累,嘿处抱冲襟。
对此案上书,悠悠千载心。
安得谢尘羁,扁舟谐远寻。¤

朝上北阙书,暮登南归途。朝阳无意逐鸣凤,私情但愿为慈乌。

轩车百辆,清酒百壶。彼何人斯,中朝大夫。送尔孝子还姑苏。

君王今日恩,上如天覆,下如地铺。生死肉骨苏焦枯。

升堂母子重相见,一家拜舞齐山呼。

十年几作五陵游,一剑高横万里秋。此夜龙光方射斗,乡心且莫视刀头。

末世多轻薄,轻薄良可嗤。昂昂倚门第,行行恃先基。

金多忽贫贱,尚肯恤癃疲。气豪蔑贤圣,讵知慕轩羲。

一餐烹九鼎,下箸犹嗟咨。被服极纨绮,犹云匪新奇。

千金买艳妾,色衰竟弃之。四方致名马,一蹶终见遗。

结交出肺肝,盟言日星垂。片言苟不合,对面生嫌疑。

仲尼称匹夫,造化呼小儿。伯阳道德小,孟轲仁义亏。

孙吴岂谙兵,卢扁岂知医。陋兹轻薄子,宜为君子规。

薄方惊蝶翅,轻于风柳枝。愿言执其人,为君投四夷。

静挼秋渌洗荷衣,问隐孤山只鹤随。
得酒可谋千日醉,挂冠犹恨十年迟。
云和家有仙人谱,石鼎今无道士诗。
莫对梅花谈世事,此花曾见太平时。

趸锋摇,螳臂振,旧盟寒。恃洞庭、彭蠡狂澜。天兵小试,百蹄一饮楚江干。

捷书飞上九重天。春满长安。

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洗五州、妖气关山。

已平全蜀,风行何用一泥丸。有人传喜,日边路、都护先还。

七夕佳期自古今,双星有烂夜沉沉。可怜乞巧楼前月,曾照长生殿里心。

鹊引凡情瞻绣户,蝶随秋梦入罗衾。斜河已没东方白,露湿幽兰思不禁。

孙生读书光映檐,杨公涤笔色摇椀。岂知今日物象新,总向三春堆积满。

著地都将委琐藏,拂池尽把瑕玼涴。直愁芝菌埋没平,讵惜松篁摧挫短。

杂梅既无北使折,穿杨那有东风管。千逵晓滑乍羞明,万瓦夜寒仍待伴。

村村掩土蛰迷户,处处压林巢覆卵。集迟固为入坎深,消早岂缘侵座暖。

世事已如鸿印爪,我生方类鹿行疃。卧庐正慕焦寝安,扫径却嗟袁路断。

何人无事杖堪寻,谁家有酒门可款?皓首书生自局束,紫髯参军每萧散。

方晨致命许降临,未午催诗戒迟缓。徐君可是常胜家,白战先陈汉庭袒。

《阳春》一曲古难和,冻笔阁来敢辞懒。

白璧紫金为世实,贤愚知贵莫能名。
庙堂祭器杯盘物,随处得之光彩生。

别路循山坂,肩舆出淖泥。崇冈带连岭,古庙枕寒溪。

水落通前涧,峰回豁近蹊。王城千雉壮,蹄辐会归齐。

阶前玉水茶千指,钵里金沂饭百年。

曹溪溪水发天馨,偶向溪头一濯缨。宝树春来争荏苒,绀流东去总清泠。

千山霁后舒玄览,五叶从前演法乘。欲见本来真面目,焚香中夜读坛经。

非男女相独閒閒,正体堂堂孰可攀。
一句不传千圣眼,九天风静月弯弯。

雨后散流霞,云凝山半遮。幽人无别事,独坐数归鸦。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