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两句“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苍凉沉郁,感慨遥深,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诗人登上崖门山,听到萧萧的风声,似乎又见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国家局势;看见两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现陆秀夫从容抱帝赴海的悲壮景象。南宋的这一幕在几百年后,南明又再次重演,诗人悲恸万分。“至今悲”三字,点明了诗人不是在单纯吊古,而更是在伤今,语极浑厚有力。
“一声望帝啼荒殿”,诗人借望帝的传说抒写亡国之痛。三忠祠的荒凉的大殿上,猛然传来一声杜鹃的啼叫,骤然令诗人想起其声中的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下句“十载愁人拜古祠”,大殿只有杜鹃声,而无人声,可见人们已久不来祭拜了。他们或是忘却了这三位英烈,或是迫于高压不敢来此。从清兵入关到本年,正好是十年。在这十年中,诗人时时刻刻是个“愁人”,是为故国忧愁的人。这句将诗人谒祠的用心昭示于读者:正是为了一释十年的愁苦,使愁怀有一恸之处。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变客观叙事为主观抒情。“海水有门分上下”,波涛汹涌、横无际涯的大海,在海港入口处尚有上、下海门之别。“江山无地限华夷”紧对上句,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这两句即景成对,表现了对清朝统治者的极大义愤,又能属对工切,是诗中警句。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诗人以三位忠烈的事迹激励自己,永葆节志。永历帝失败之后,陈恭尹曾避于江汉一带,现返回广东,故曰“停舟”。虽然结束了避难逃离的亡命生涯,但生活依然充满了艰难险厄。即便如此,诗人也决不改变初衷。“畏向苍苔读旧碑”言自己惧怕去诵读表彰三位英烈的碑文。言下之意,对自己未能像三位英烈那样舍身明志,却苟活于世深感不安。这是诗人的自责之词,但苟活尚且不安,屈节当然更不可能,所以,这句也表明了诗人誓不与清统治者合作的决心。
这首诗在韵脚的使用上很有特点,韵部本身便造成低回恳挚的语境,再加上诗人那沉重压抑的情感,使全诗从内容到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和较强的艺术效果。
木鱼一呼众僧聚,老夫登车欲前去。仰头见天俯见路,明明是昼不是暮。
如何今晨天地间,咄咄怪事满眼前。将为是夜著,月轮已没星都落。
将谓是昼休,银河到晓烂不收。皎如江练横天流,中流点缀金沙洲。
元来海底蚤浴日,云师闭关不教出。羲和挥斧斫云关,取将一道天光还。
天光淡青日光白,道是银汉也则得。云师强很赶不奔,堆作沙洲是碎云。
翠螺调墨,蕉叶迎凉,细写乌丝蚕茧。都道我,一生贪看,桃腮腻脸。
怪髯奴、也撚霜毫,凝盼着、真真低唤。应恋。听偷声减字,霓裳重按。
玉宇琼楼非远。羡徵车似水,子初荐。敕使填词,早遣宫娥传遍。
猛惊醒、残月晓风,重回首、酒旗歌扇。休怨。拚青衫已老,紫罗今换。
羽檄催军岁晚归,海南消息定何如。腰边虽少封侯印,囊底应多荡寇书。
越水闽山牵旧梦,蛮烟瘴雨袭轻车。短衣匹马男儿事,莫恋丘园月下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