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两句“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苍凉沉郁,感慨遥深,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诗人登上崖门山,听到萧萧的风声,似乎又见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国家局势;看见两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现陆秀夫从容抱帝赴海的悲壮景象。南宋的这一幕在几百年后,南明又再次重演,诗人悲恸万分。“至今悲”三字,点明了诗人不是在单纯吊古,而更是在伤今,语极浑厚有力。
“一声望帝啼荒殿”,诗人借望帝的传说抒写亡国之痛。三忠祠的荒凉的大殿上,猛然传来一声杜鹃的啼叫,骤然令诗人想起其声中的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下句“十载愁人拜古祠”,大殿只有杜鹃声,而无人声,可见人们已久不来祭拜了。他们或是忘却了这三位英烈,或是迫于高压不敢来此。从清兵入关到本年,正好是十年。在这十年中,诗人时时刻刻是个“愁人”,是为故国忧愁的人。这句将诗人谒祠的用心昭示于读者:正是为了一释十年的愁苦,使愁怀有一恸之处。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变客观叙事为主观抒情。“海水有门分上下”,波涛汹涌、横无际涯的大海,在海港入口处尚有上、下海门之别。“江山无地限华夷”紧对上句,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这两句即景成对,表现了对清朝统治者的极大义愤,又能属对工切,是诗中警句。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诗人以三位忠烈的事迹激励自己,永葆节志。永历帝失败之后,陈恭尹曾避于江汉一带,现返回广东,故曰“停舟”。虽然结束了避难逃离的亡命生涯,但生活依然充满了艰难险厄。即便如此,诗人也决不改变初衷。“畏向苍苔读旧碑”言自己惧怕去诵读表彰三位英烈的碑文。言下之意,对自己未能像三位英烈那样舍身明志,却苟活于世深感不安。这是诗人的自责之词,但苟活尚且不安,屈节当然更不可能,所以,这句也表明了诗人誓不与清统治者合作的决心。
这首诗在韵脚的使用上很有特点,韵部本身便造成低回恳挚的语境,再加上诗人那沉重压抑的情感,使全诗从内容到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和较强的艺术效果。
安昌弦管最风流,池馆荒凉几度秋。岂有虎贲怜北海,空余马策恸西州。
他年国士谁青眼,此日书生已白头。瓠落自惭知遇厚,一尊重与酹松楸。
晨朝操瓢勺,襁负及子孙。重趼五里至,后先争一门。
涓滴未入口,假息半游魂。须臾见人色,果腹椅树根。
幸脱胥吏手,众施历历存。殿角旭射光,群饮声泉奔。
施者见受人,举体同春温。取意快目前,冥报奚暇论。
安得嗣旬月,更使被远村。
余杭西北多林峦,芙蓉削掌青巑岏。青山九锁锁不到,至今片石遗凡间。
当时人物久寂寞,飞鼠衔花上池阁。一坛留得升仙名,白云荒山葬秋鹤。
我生学道十二年,笋鞋厌蹋齐州烟。朅来寻仙坐溪上,一盏手掬桃花泉。
回风飕飕翠蛟舞,千年芝菌迷仙所。隔溪水碓无人舂,满地松声捣秋雨。
与谁泛吴越,知己是高僧。对卧风吹席,清谈雪冻灯。
迹閒奇易览,事胜物庸憎。拟欲邀余去,羸疴恨不能。
一发湘江问水神,臣心如水假还真。风波不阻船归路,鸥鹭相忘吏隐身。
平地已非前日险,宦囊仍是旧时贫。殷勤寄语霜台月,毋惜清光照故人。
三载抽簪返故丘,紫泥催起侍垂旒。山光欲傍宫袍动,云气仍随彩宫浮。
诗点烟花辞泽国,步凌星汉上皇州。伫看补衮为霖雨,两世龙门史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