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欣赏中,我们不仅赞叹古汉语用辞之精妙、简练,并且透过华丽的词藻,也可领略作者的文风文采,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重视的就是作者通过文章体现出来的立场或论点。
唐顺之的《信陵君救赵论》一文,以大家所熟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件为题材,对已有的评论予以反驳,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开篇简练,没有过多赘述即阐明自己观点,指出赵国在军事上乃魏国的屏障,赵国灭亡,则魏国亦凶多吉少,由此得出“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的论断,因之,信陵君窃符救赵并无不可。
然而,紧接的第二段笔锋一转,切入作者本人观点:“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作者认为,信陵君之所以救赵,并非为保魏国或其他几国,而只因其姻亲平原君在赵。并由此引出,其实信陵君不仅不为就魏国,甚至他心目中根本没有魏王。接下来,作者又将矛头指向魏王,说明信陵君窃符救赵之计所以能成功,魏王本身也有一定疏漏。文章末尾对全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指出为人臣的信陵君之罪在于结党营私,目无君主;为人君的魏王之罪在于君权不明,君威不振,才使得臣子有犯罪的余地。运用辩证法对论点详加阐明,使全文无懈可击。
整篇文章构思严谨,逻辑特征鲜明,以驳斥原有论点开篇,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陈述出自己的论调。不仅如此,更难能可贵的是,全文虽为古文,但词句深入浅出,即使不加注释,也可通篇阅读并把握文章主旨。
十八盘尽见西峰,游人匍匐上芙蓉。攀援铁绠数千尺,身似飞猿时一掷。
阴阴天井上穿天,袅袅石梯悬度石。神爽先飞玉女峰,啸歌暂憩羽人宅。
月中明灭白云流,风外砰磅瀑泉激。咫尺翻愁帝座逼,吐纳聪明慎今夕。
三山二水帝王州,南朝昔日爱风流。朱扉画栋鸳鸯殿,绮翼雕甍翡翠楼。
槃上金灯停白鹤,壶中铜箭咽苍虬。薰垆苏合频移座,羽帐流苏半上钩。
婵娟夜向窗前度,倾城二八留人住。一曲能歌杨叛儿,谁家更有莫琼树。
碧玉何年始破瓜,可惜风光荡子家。不羞并命娇春鸟,愿作同心照日花。
点黛图黄纷旖旎,褰芳拾翠斗繁华。桃叶岂堪留几月,竹枝闻已下三巴。
惟有采桑南陌里,使君五马车曾止。夫婿东方千骑归,君看日暮红尘起。
下士立身泾渭浑,胸中耿耿是非存。子云美新最可贱,著作犹尊李仲元。
明公持节洞庭丘,文采风流礼数优。朱幡皂盖干城日,青雀黄龙大阅秋。
汉室兴图恢邓禹,唐家谏疏属韩休。水西开士时相见,烂熳新诗共倡詶。
兹晨忽不乐,抚膺多可伤。披书感前事,令我涕沾裳。
凤鸾止荆棘,䲭鸮据梧冈。驺虞不饱肉,豺狼厌肥羊。
人龙困田野,人猫登庙堂。倒颠有如此,天下安所望。
吁嗟汉唐宋,参会何纷攘。载读虞书篇,千古心遑遑。
踞湖之上几千尺,下有沧波通笠泽。百年华屋与荒邱,两地相望泪沾臆。
亲殁知几年,抱屋如一日。孤云飞处最关情,漠漠愁魂招不得。
魂之来兮云下垂,月落分明见颜色。魂之去兮云亦空,歘忽消沈竟无迹。
悠悠飞去复飞来,孝子之心岂终极。我家扬州好墓田,老作江南未归客。
天涯芳草又春深,梦里还家作寒食。
一亭稳著吴山巅,行人举首皆欣然。喉乾吻燥足力倦,井干列坐㪺寒泉。
含冰漱玉失道暍,五浆之馈谁争先。银瓶素绠无挂碍,鸱夷谩向征车悬。
问谁好事此修筑,往来尽道封君贤。吴中此水称第一,分支远自层云边。
荒基断甃纷在眼,昔人遗惠仍流传。泥汗不复飞鸟下,石罅但有鸣蛙专。
百年义举崇朝复,心存经济真拳拳。惜哉未免行道恻,一勺小试山中权。
德丰报厚天可必,词林有子方孤骞。渊澄井冽负公望,克举遗训常周旋。
云肤冰气互蒸滃,从龙行且升于天。天瓢倾注慰高仰,沛为霖雨酾为川。
吾诗不忘如左券,贞珉可向亭中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