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 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陈瓘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髭须潇飒面嶙峋,怪我多非旧日人。百里挐舟谁复尔,却应情重故情亲。
佳音南报驿程赊,千里归期正及瓜。喷案早占钗玉坠,就床亲正锦绷斜。
西京旧德于公第,江左清风络秀家。若遣皇华能再返,此郎应已解呼茶。
近高楼,浓妆一面,瞢腾见时味。绛英繁缀。偏带露盈盈,如许佳丽。
峭寒袖手曾孤倚,飘零成漫喜。只可惜、昨朝轻负,曦高犹拥被。
年年对花换心情,西泠怅梦断,应添憔悴。新涨绿,馀愁雨愁烟飘坠。
长相忆、粉云腻处,红一镜、楼台斜照里。问别后、芳尊谁酌,春魂桥下水。
吴山下瞰西湖水,山外青山相对起。前朝遗迹何处寻,高下亭台花雾里。
又闻西域灵鹫峰,飞堕西湖东岸东。穿花映柳隐复见,游人如在锦绣之丛中。
上天竺,下天竺,三十六峰如立玉。钱塘潮涌雪山来,海门巨浪高如屋。
我生山水夙所好,咫尺钱塘未曾到。未曾到,神先游。
画里见山如旧识,前身已似到杭州。何当一日命小舟,载我西湖湖上头。
遍览东风十二楼。
山形何磅礴,具此一卷小。芥子纳须弥,其义真可了。
芝朵虽不润,芝色坚且古。根须络拳石,如筋蚀臂股。
络古不复脱,初芽宁藉土。石色既巳黄,芝紫亦稍妩。
有如意魁梧,状貌乃妇女。谷城吊老人,泪下潸如雨。
置我笔研间,长与留侯语。
战胜何须说伯功,江湖风景属诗翁。洞箫吹起山东月,人在澄波万顷中。
春云尽敛青山出,雨过千林翠犹滴。桃花历乱柳芊绵,两两啼莺在林隙。
短桥深树阿谁乱,楼阁重重映晓霞。往来岂是避秦客,理乱不闻度岁华。
衡门草绿深于染,回塘潋滟流青靛。鸡鸣犬吠各成村,岩际飞泉如白练。
虚亭寂历倚江开,图画千重入望来。桃源山庄何足数,此卷真足称奇哉。
画史当年推赵干,妙笔流传人所羡。吁嗟乎人去悠悠不可呼,为君赋此期重见。
眇眇陵长道,遥遥行远之。回车背京里,挥手从此辞。
堂上流尘生,庭中绿草滋。寒螀翔水曲,秋兔依山基。
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日夕凉风起,对酒长相思。
悲发江南调,忧委子衿诗。卧看明镫晦,坐见轻纨缁。
泪容不可饰,幽镜难复治。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
上山知入云深浅,出云忘计山近远。不辨人声与斧声,但闻啄木四山鸣。
枝叶斫多手欲坼,砺斧就觅涧边石。老夫气力非少年,歇担时复赪两肩。
小儿作筐学折柳,路有遗金未解取。析薪克荷不为苦,松柏埋人能活汝。
会稽太守坐厌贫,有薪不卖杀其身。
忽听吴歌起,歌声趁轧哑。残潮随去艇,远树带飞鸦。
几点过云雨,新枝闰月花。溪湾将泊处,挂网两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