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海上雨初至,中庭树交翻。幽人整冠带,喜见雷电存。

积润泻河汉,馀滋被邱原。鱼龙倘可活,蛙黾谁嫌喧。

稍稍秋欲变,微凉入前轩。古人致亹亹,吾亦开吾樽。

御叔小丈夫,颇知笑臧孙。贤愚定谁是,兴尽忽忘言。

刘敞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丈人延客非俗物,百和香中进一杯。
乞取齐奴锦步障,与春遮断晓风来。

交飞寿斝长生殿,竞泛仙舟太液池。不似世间多暑气,天风淅淅万年枝。

梁溪渺渺锡山苍,南去天涯客路长。霜下海门潮渐落,雨深江甸橘初黄。

城池旧识延陵郡,风俗犹传太伯乡。却见吏曹凭寄语,一年秋色负重阳。

夜深银烛晃屏帷,铁骑森森俨欲飞。勇若昆阳富大敌,疾如垓下溃重围。

达观一笑真儿戏,默运谁能识气机。安得儿曹三百万,阴山直唱凯歌归。

十载西斋瞬息过,不堪双鬓已成皤。每惊春雁添归兴,常见秋风发棹歌。

久客何君知我厚,暂违怜我望君多。匆匆莫讶轻分手,争柰娄云入梦何。

鸡唱度才三,羸僮井臼探。
缺瓶分晓月,古灶涌晴岚。
口腹真吾累,庖厨赖尔堪。
支离不耕者,对案敢无惭。

瓣香奉古人,乞灵策情我。灯下展残编,泪痕昔曾堕。

移居古城裔,桑竹似村墟。已谓丹霞近,无嫌白日疏。

天晴时见鹤,池浅尚通鱼。赖有知心者,过门亦下车。

竹外斜阳卖酒家,雨馀红杏压枝斜。天涯无限伤春意,自向风前拾落花。

书生戎马走淮南,乱里馀生七不堪。墙外恶声惊梦断,五更寒月照茅庵。

芙蓉花开香青冥,城中环佩声东丁。美人影入琉璃屏,衣衫缥缈光娉婷。

红绡万缕花烟青,花枝历碌铺繁星。浪言服食能鍊形,云露千层谁所经。

荒唐此地栖真灵,苍虬导入骖云軿。或云主此石曼卿,四天玉映花芳馨。

观文几曾归紫廷,恐是浪语朝士听。流传遂曰帝所令,城中设置何轩棂。

临霞怅望不可凭,丹楼漠漠风清泠。丹楼失钥夜不扃,瑶英偷入骑鸾翎。

丹砂鍊就驱雷霆,欢携子高坐中亭。元猿白鹿可结盟,美人三十欹竛竮。

丁公吐语风触铃,延年倒卧醉未醒。梦中絮语方啽咛,床头倒系双玉瓶。

百日易过泪欲零,尘埃一堕罡风腥。素骡恍惚嘶空溟,道逢东坡诉飘萍。

恨不长年守《黄庭》,下士瑟缩如焦螟。且饮美酒为延龄,莫恨孤凹与绝邢。

乾坤扫阴霾,晴色敞幽谷。山川荐秋容,奇秀若可椟。

千岩寄一筇,万里付双目。行行翠烟中,日与清景逐。

未晓催行色,微吟独据鞍。
露垂星影湿,月淡水光寒。
犬吠知村近,鸡鸣觉夜残。
亲围在何许,谁念客衣单。

瞥眼春将晚,飞花满碧苔。倚阑呼婢扫,风过却吹回。

手携花鼓到城根,反著麻鞋过短门。
笑把柴头书古字,大家来步月黄昏。

犁烟双桨,向江头载满,春舟愁绪。明月琉璃千万顷,惊起栖鸦无序。

香字初温,烛花还剔,此际人何处。梦魂相逐,无端又被莺误。

忆得晚阁轻寒,帘前瞥见,便欲留郎住。一剪秋眸羞欲滴,扯着帘衣故故。

多事轻帆,无情流水,特地催将去。凄风惹恨,孤舟不道相恕。

灵和殿柳及春荣,顿尽风流散落英。池草碧时空有梦,人琴亡后不成声。

案头尘掩銮坡橐,门下哀衔玉笋生。遗业萧条维四壁,夕阳孤映穗帷清。

十万鳞鳞俯绣甍,拂云自旧侈峥嵘。
江趋座右双流合,山入屏闲八字横。
祢史醉魂荒树远,庾郎尘骨古苔生。
兴来朗拍栏干立,不必重骑碧海鲸。

  上篇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

  下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箎,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呜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