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写作者在一次离舟中的所见所感。上片抒情,下片写景。
这首词词上片主以抒情,可分两层意思。“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二句写出情人分别后不知何时再能欢会的激情呼喊。“此处情怀欲问天”句,突兀而起激情顿现。“此处”,即此时。何以有此一问?“相期相就复何年”句作了回答。别时两人相与誓约,必当重会,而实在又不知,何时可成,苦心焦虑至极,难免要呼天而问了。“相就”一词,取“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周邦彦《花心词》)之义,谓男女之间的幽期欢会。“复何年”即更在何年,以反问语气,意指相会之遥遥无期,故而才如此激动。“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在感情上是余哀未尽,在词情上是明转暗连。“行过”之“行”,又补道出是在别后。
下片以写景为主,笔调明丽淡雅。“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一句,写暮春沿途所见。笔用对仗,曲折动人。上句谓为求早宿因只走了一半路程。诚如方夔诗中所云:“客怕远行催早宿”,早宿是由于怕远行;然则这半程旅途却只见了两岸的萋妻芳草。下句写暮春时的风雨,暮春时有风雨,寒意犹存。两句互相缀合,颇具跌宕纡曲之趣。“芳草”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达乡思离情的传统意象,早在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之中即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暮春时节,芳草遍野,离人目睹,更添无限惆怅之情。暮春天气,犹寒欲雨,更使行人的离恨倍添。
结尾“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二句,用是舟中偶见。“小小”极小之义。词中所用,又含有亲昵的意味。刘辰翁词中常用此语,如“花日穿窗梅小小”(《望江南·晚晴》)、“池塘小小水漫漫”(《浪淘沙·有感》)等都是。此句还使人想起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其一的“竹外桃花三两枝”之句。但苏诗强调的是早春,与该诗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句都表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敏感和喜悦;这首词却不然,他写的是晚春桃花的凋谢,花期已过仅存残枝。含有美人迟暮的明显寓意,因而下句紧承说:“得人怜。”可见,桃花是他意中人的化身。
刘辰翁另有一首《浣溪沙·感别》中有一句“为伊憔悴得人怜”,此词“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意思相同,但用笔不同,前者用的是直笔,后者用的是曲笔,情景结合,既写景又寓人。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钐,錋?竖棘篱。
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
岳阳楼上望君山,山色苍凉十二鬟。剑气拂云连翠黛,佩声挑月过沧湾。
洞庭水落渔船上,云梦秋深猎客还。最忆老仙吹铁笛,驭风时复往来间。
黄熟可怜香,厥产在吾里。土人呼马牙,血结色微紫。
其次即乌云,其次即马尾。采择结女儿,纤纤勒玉指。
乾白净削除,细碎盈筐篚。江南竞崇之,曰此胜沉水。
沉水比佳人,此比隐君子。芳烈虽不如,甜静斯为贵。
豪达徇其结,贾人徇其利。遂使黄熟香,氤氲满天地。
我来大漠中,永谢芝兰气。何人遗此香,再拜泪及趾。
感别已经时,天外逢知己。非惟臭味投,恭敬桑与梓。
斜阳送尽归航,蘋花香冷沧波杳。西陵桥畔,閒鸥自语,应悲孤悄。
露色侵衣,水光动柳,持竿长啸。更临风散发,举杯问月,瑶台路、何时到。
回首孤山云峭。空凝望、古堤深窈。危峰万叠,浩歌归去,萧然怀抱。
横笛吟商,采芳赠远,旧情已渺。料山园、鹤怨猿惊,一片绿阴谁扫。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春城风景胜江郊。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