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平分四令兮,胡为凄此秋阴。吾将矫首而秋问兮,恣余胸之所寻。
露何德而比玉兮,风何贵而称金。云谁拭而如雪兮,月谁修而似琛。
潮何昵而胎壮兮,木何仇而罢森。嗟日月之长勤兮,悼飘回之屡侵。
时过中而渐敛兮,气始洁而收淫。天既高而木落兮,人未归而远临。
忽驱驰以并逐兮,亦余怀之所歆。嘉南州之炎德兮,羡松竹之有林。
烟浮壑而澄潦兮,光拂岫而染涔。曾欷歔余郁悒兮,听空外之希音。
恨胡笳之未已兮,劳寄远之寒砧。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荒深。
汩莽莽于涯角兮,时瀰漫而增霪。曾不知夫蕙华之既落兮,犹窃冀夫芰荷之可衽。
哀凤冈之稀梧兮,叹鹿野之无芩。鹰祭鸟而横厉兮,燕依鸿而自愔。
蝉寂静而晨咽兮,虫历乱而宵吟。览察时物其如此兮,余悲夫孤臣孽子何以为心。
物有微而陨性兮,时屡逝而光沉。余永念夫溟海之怒立兮,愧蓐收之难禁。
吾令望舒弭节兮,飞廉至而骤骎。帅奔电而来御兮,闭丰隆而使瘖。
我生不辰而逢彼兮,彼亦安能为岁而作霖。美超忽而逾远兮,魂销铄而赴燖。
思九丘之浩博兮,尔何怀乎故襟。何所独无荪蘅兮,孰求凤而少琴。
历吉日吾将行兮,谁烹鱼而溉鬵。饮朝兰之坠泽兮,怀夕英以自斟。
勉升降以离合兮,盼西归之渺禽。怀余情而不发兮,余安能舍山隰而问裯衾。
及榛苓之可睇兮,扫胶葛之腥阴。折若木以拂日兮,迎少皞于昆岑。
吾令帝阍开阖兮,毋此商而彼参。及时岁之未央兮,振终古而在今。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眠云精舍榭微波,想见当年胜地多。欲为名园记兴废,空留老树意婆娑。
百年俯仰成今昔,半亩宽閒足啸歌。安得草堂资十万,重将旧迹补烟罗。
闻道青溪歌院,只剩兔葵一片。五更还响落花,景阳钟。
寂寞白门杨柳,春思浑如中酒。鸳鸯飞尽莫愁湖,可怜无。
短亭休唱阳关,柳丝惹尽行人怨。鸳鸯只影,荷枯苇淡,沙寒水浅。
红绶双衔,玉簪中断,苦难留恋。更黄花细雨,征鞍催上,青衫泪、一时溅。
回首孤城不见,黯秋空、去鸿一线。情缘未了,谁教重赋,春风人面。
斗草闲庭,采香幽径,旧曾行遍。谩今宵酒醒,无言有恨,恨天涯远。
登山必绝顶,选幽必深谷。青青彼中阿,于世谢荣辱。
遥望阴崖云,隐隐石门屋。攀萝一俛仰,延伫成遐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