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咏梅之作屡见不鲜,自北宋林逋称道梅花的“暗香”以来,诗人们更是常常笔底流香,盛赞梅花。林古度的这首《吉祥寺古梅》,也是众多“梅花颂”中的一篇,表现了作者对梅花清冷香气的由哀赞叹。
开头两句用“赋”的写法,总说古梅概貌并自己初来观赏之缘起。首句直写所见,“一树古梅花数亩”,即上引《金陵览古》“拜梅庵”条记载的内容,不同之处是突出了“花”,“扶疏十亩”的,不仅有盘曲环绕的“虬枝”,而且还有缀满枝头、“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的繁花。在用字上,以“一”领起,前四字与后三字似对非对,梅才“树”,花有“数亩”,于描摹形相的同时,也流泄出诗人的赞叹之情。诗人在明朝灭亡后就住在南京,故以“客子”自称。从时间顺序说,第二句在前,先有来游的客子,然后才见到盛开的古梅,这里为了突出“吉祥寺古梅”,故将写古梅的笔墨提前。一、二句看似平淡,但品味一下,又觉得不是无关诗趣的冗笔。正因为初来乍到,看到盛开的古梅,新鲜感自然特别强烈,若不是“乍来看”,下文对于香气独特感受恐怕就不会那么深了。
三、四两句凝聚着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此诗的意趣所在。作者本意是赞美梅花冷香扑面而来,但不从正面描写梅香,而是说赏梅时只觉得春寒料峭,袭人肌骨,却不知道这是梅花冷香逼人之故。这种春寒的感觉愈强,愈显出梅花幽香之清冷逼人。明写春寒,暗赞冷香;故意说“不知花气”,实则是深深感到了花气之冷,清冷到了使人都误以为春寒浸身的程度。这就是作者故作不知梅香而蕴含的妙趣。花香,是嗅觉所闻;寒冷,是触觉所感梅花的冷香竟使人产生寒的感觉,这是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段所产生的效果,真切地再现了梅花香气的特征。
芸芸天壤间,物物自终始。阴阳司屈伸,雨露发膏泚。
穷探造化妙,学道当没齿。忆昨效前脩,老屋坐荒址。
诚能不汝画,么么变奇伟。华发已侵寻,兰台方小史。
补报无尺寸,追思负甘旨。胡为俗累深,不得宦情已。
涉世相推移,因人具条理。堂堂颜使君,端为苍生起。
东瓯素凋瘵,宿弊要全洗。守宰如星分,妖红连俗紫。
己听下车谣,清强新直指。岩岩金华峰,湛湛谷溪水。
吾道增光辉,霁景照纨绮。古今谁并驾,避路行且止。
簿书日奔忙,愧我徒为耳。
发乱朝新沐,兰汤试手慵。年衰空自洁,人远为谁容。
花委随飞凤,水动浴蟠龙。到地青丝滑,掩月黑云浓。
向日晞初薄,临风绾更松。休疑华山女,此地复相逢。
几年萍梗困边城,闲步西园试一巡。圆沼印空明镜莹,芳莎藉地翠茵新。
幽禽有意如留客,野卉多情解笑人。屈指知音今有几,与谁同享瓮头春。
信是蛾眉天上来,玉楼金殿漫徘徊。风前却忆青鸾至,掌上翻惊白燕回。
十里江城,共向东风,寻到梅花。想三更幽梦,悄移石罅,一枝春影,扶上窗纱。
铁骨崚嶒,冰姿修洁,可是神仙萼绿华。今宵醉,且休吹玉笛,只按红牙。
槎枒,绮席横斜。恨知己、难逢好句赊。但已弃零落,金铃莫系,不甘争媚,锦幕休遮。
冷欲侵人,清能绝俗,肯让狂蜂坐晚衙。争怜惜,怕角声吹彻,片片飞霞。
乘骢声价重宣云,揽辔今看涤楚氛。百二山河归汉表,千秋陵寝奠江濆。
从来挞伐先谋略,可念苍黎久溺焚。此去搀枪须扫尽,岣嵝天畔好铭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