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尊师想到河南太室山上的九龙潭去,他摆着杖,放着幡旗,靠在石阁的旁边。
嵩山居天下之中央,高达半天之上,九龙潭洞府深邃曲折,其下与长江相连,可直通江南。
瀑布倾泻,水花四溅,山上的松杉就像常常带雨一样。青翠的山峦在夕阳辉映下呈现出的斑斓色彩。
请问来迎接方尊师的白鹤,你们是曾经在衡岳送过苏仙公的那两只吗?
方尊师:未详何人。尊师:道士的尊称。
嵩(sōng)山:山名,在河南省登封市北。嵩山古名外方山,又名嵩高山,为五岳的中岳。道教视嵩山为神仙洞府所在地和道士修行佳处,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六洞天。隋唐是嵩山道教的兴盛时期,有大批道士居此修道。
仙官:有爵位的神仙。此处尊称方尊师。
九龙潭:在登封市东二十五里嵩山东峰太室山上。《登封县志》:“九龙潭在太室东岩之半山巅,众水咸归于此,盖一大峡也。峡作九叠,每叠结为一潭,递相灌输,水色洞黑,其深无际。有石记,戒人游龙潭者,勿语笑以黩神龙,龙怒则有雷恐。”
旄(máo)节:以竹为节杖,上缀以牦牛尾。
朱幡(fān):红色长幅下垂的旗。旄节和朱幡都是道士所用的法物。
石龛(kān):供奉神佛的小石阁。
“山压”句:谓嵩山居天下之中央,高达半天之上。言山势之高。压,坐镇。
“洞穿”句:谓九龙潭洞府深邃曲折,其下与长江相连,可直通江南。言潭水之深。《幽明录》:“嵩高山北有大穴,晋时有人误堕穴中。见二人围碁,局下有一杯白饮。堕者饮之,气力十倍。碁者曰:从此西行有大井,但投身入井自当出。堕者如言,可半年乃出于蜀中。”《风土记》:“太湖中山有洞穴,傍行地中,无所不通,谓之洞庭。”嵩山洞穴可通江南之说,或系糅合上述传说而成。
“瀑布”句:瀑布飞流溅沫,山中松杉常被淋湿,故云。
苍翠:一作“彩翠”,指青翠的山峦在夕阳辉映下呈现出的斑斓色彩。岚(lán):山林中的雾气。
“借问”二句:以苏耽比方尊师,以衡岳影嵩山,意谓白鹤将送他前往仙境。衡岳,指南岳衡山。苏耽,传说中的仙人,郴县(今属湖南)人。《郴江集》:“郴人苏耽一日白母曰:‘耽当为神仙,不得终养。’因留柜曰:‘有所乏可叩之。’母有乏叩柜,其物立致。后三年,母疑,开錀视之,双鹤飞去,叩之无复应。”葛洪《神仙传·苏仙公》:“先生洒扫门庭,修饰墙宇。友人曰:‘有何邀迎?’答曰:‘仙侣当降。’俄顷之间,乃见天西北隅,紫云氤氲,有数十白鹤飞翔其中,翩翩然降于苏氏之门,皆化为少年。先生敛容逢迎,乃跽白母曰:‘某受命当仙,仪卫已至,当违色养。’即便拜辞。”双鹤送苏耽赴南岳衡山之事,系糅合上述故事而成。
这首诗写送别方尊师前往嵩山修道,以如画彩笔描绘嵩山的奇丽景色,以浪漫的神仙传说渲染方尊师的仙人风姿。全诗描写景物引人入胜,结构紧凑,意境开阔,情景交融,形象鲜明。
一二句先点明题意,说方尊师将回到嵩山九龙潭。他庄重地站在石龛旁,手执旄节和朱幡。
三至六句写嵩山的景物,也即是想象方尊师归嵩山后的生活情况。诗人说,嵩山又高又大,山腰云彩遮掩,远远看去好像是从天上压下来而停留在半天上一样。九龙潭的洞穴幽深,直通江底,而流向江南各地。这样一个高大、幽深的境界,自然最宜于炼性修道,达到清静无为。诗人还说,嵩山长满杉松,巨大的瀑布日夜迸流,使它们经常受到雨点的滋润,因而长得非常苍郁茂盛。当夕阳残照披在苍峰翠峦间时,山林间便忽地腾起一阵阵雾气来。道教强调皈依自然,回归自然,这样一个瀑布飞奔、林木苍茂、夕阳斜照、雾气轻笼的地方,对道士来说,是美妙而理想的。对于方尊师将要回去的嵩山,诗人着力作如此精妙的描写,实际是寄托着一番良好的祝愿,认为他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在道业上必将会有更大的成就。诗人对于方尊师的情谊也从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最后两句用双鹤送苏耽赴南岳衡山的典故,但略加变化,说:借问迎面前来的一双白鹤,你们大概是曾经参加过从衡岳迎接苏耽上仙界的吧?这意思是说,方尊师归嵩山就像当年苏耽登天一样,有着白鹤来迎,方尊师是和苏耽一样道学有成就要飞举上天的真人。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左右,王维在洛阳任右拾遗之后。方尊师将归嵩山,王维写下此诗为他送别。
霜馀好探梅消息。日日溪桥侧。不如君有似梅人。歌里工颦妍笑、两眉春。
疏枝冷蕊风情少。却称衰翁老。从教来作静中邻。冷淡无言无笑、也无颦。
秋风袅袅转庭梧,客梦初惊一鸟呼。拣尽寒枝栖不稳,独行残夜影同孤。
岁寒禁惯冰霜,隔年翻讶春何早。锦幡飐处,玉梅香里,酹春一笑。
春遣侬愁,侬将春负,闷怀丁倒。算重城烟景,花明柳媚,原未觉,繁华少。
大块文章谁假,占春先、翠蛾儿闹。番风无赖,催完芳信,便催人老。
金埒游情,玉壶吟思,莫教閒了。看忘情彩胜,盈盈弄影,向钗梁袅。
我别汪子今七年,昨梦携手台山巅。桃花照涧大如盏,仙种不借春风妍。
白云飘空如堕绵,媚之岚气成碧烟。穷搜暗穴得丹灶,石香凝乳皆龙涎。
洞然厓户启天镜,冰壶一握灵蝫悬。光明大地出城郭,鸾驭在下多散仙。
我与汪子但歌啸,荡为玉籁何珊然。醒时窈眇不可索,不以难索遂忘捐。
今日章君示兹画,隐隐梦境重相缘。万山苍莽赴孤屋,屋无人住无琴眠。
屋根一壁动溪影,络壁万茑溪光湔。飞流倒地极镗鞳,过硖始作波沦涟。
得毋汪子有同梦,此境早熟抽毫前。空山日月自明晦,人情风雨多流迁。
半生愧负霅溪鹭,往事愁说天津鹃。安得汪子共谋隐,章君擪笛吾叩舷。
蓬莱楼阁出弹指,素衣鹤洁长飙骞。
开岁七十五,故园犹未归。看从今以后,知复是邪非。
星斗天垂象,龙蛇地发机。边声近稍息,一醉典春衣。
石崖盘空截飞岚,万木丛薄秋风酣。野猿呼群出山南,什什伍伍旁交参。
黑毛黄毳长毵毵,白面碧眼很以耽。联拳踯躅睨且含,接足照影垂虚潭。
去君相逐聚若谈,背侧俯仰意各贪。或行或据或引探,抱者六七悬者三。
攀枝挟蔓缘松楠,危不畏险乃所湛。蜀门峡阴云水涵,啼霜叫月客不甘。
三声已觉生忧惔,如此三百宁能堪。嗟哉牛熙笔如锬,苦心貌此何精覃。
瑶池飘忽空八骖,君子所化乃不惭。
满阶榆荚过墙竹,日长初埽三径。鸠妇呼残,燕初飞后,不许草堂人静。
隔林遥听。恰吟侣参差,绿阴遮定。长记抛书,声声如在最高岭。
柴关应误来客,乱喧晴叶底,剥啄难省。葵扇慵挥,桃笙乍展,午梦几番催醒。
井梧秋冷。渐移近朱栏,有人闲凭。一笑回身,镜中看鬓影。
禁掖东西曾并直,銮坡先后亦联名。那知白发归田舍,却见朱轓莅海城。
往事回头真是梦,流年屈指只堪惊。一杯相属公应悉,冷煖难移故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