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望岱岳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影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而泰山的玉皇顶还有一半被积雪所覆盖。

重重山峦之中,奔流直下的山泉凝结成冰,倒挂在山崖之上,回环的道路直上云霄。

泰山巨大的投影落在齐、燕广大的地域上,积雪的反光与天光连成一片,使天地一片冰沁。

矗立在积雪之岱岳山顶的秦碑美景,是否有谁正拄着手杖去观赏呢?

注释

岱岳:指泰山之玉皇顶,山势突兀峻拔。

“碧海”句:此句源于李商隐《嫦娥》诗“碧海青天夜夜心”之句,形容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

晴峰:即指泰山玉皇顶,此峰海拔1524米。

影落:指雪花飘落。燕齐:指河北、山东一带。

秦碑:指“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之所立之石,石上刻有碑文,旨在“颂秦德,明德意”。(均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杖策:拄杖。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从远景落笔,写出雪后天空晴朗,烟云散尽,残雪中高高耸立的山峰更显苍翠;颔联则是从另一角度对雪中泰山加以描绘;颈联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泰山之巍峨;尾联是诗人面对如此壮观景致发出的感叹。此诗与杜甫《望岳》一样,句句写“望岱岳”,却终篇不直接点出一“望”字,而以景物本身暗示其“望岱岳”之意。全诗意境之寥阔,体势之雄浑,直可继杜甫《望岳》。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采用对偶句式,写远望岱岳所见晴雪之景。首句中“碧海”乃是借喻“青天”,实为“碧海青天”之意;“烟归尽”则是比喻冬云阴霾已消散无余。这句先描写岱岳上空青碧之天色,寓有雪霁云散之意。然后再写以“碧海青天”为背景的“雪中岱岳”之整体风貌。“雪半残”描绘岱岳之上半端被积雪所覆盖之状。积雪的岱岳直插入青碧似海的苍天之中,峻拔突兀,而且银碧相映,明丽耀眼;令人胸襟亦为之开张,油然而生一种崇高之感。

  颔联则承接“晴峰”之意,再写近望岱岳之局部形象。诗人选取的是具有典型性的“冰泉”与“云路”两种意象。前句写岱岳之泉水已结成百丈冰,垂悬于众多山壑的崖壁上,以显示雪中岱岳之严寒冷峻;后句写山路上云气浓密,千折百回,又显示岱岳之险峻高远。而“冰泉”向下“悬”,“云路”朝上旋。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则写出诗人“望岱岳”时视线的移动,其中自有诗人为此奇观惊叹不已之意。

  颈联一转,又专写遥望岱岳积雪之感受。前两联重在写山,首联虽亦提到“雪半残”,但仍属写山之外观,而非单纯写雪。此联则纯是写雪景。诗人从纵横两个角度表现雪之“自”与“寒”,视野开阔,境界深远。此乃想象之辞,而非实景(因为此时天已“晴”);“燕齐白”从横向角度写泰山之雪使“燕齐”之地都映衬得白茫茫,此极雪泰山降雪之大。后一句则写积雪在晴日下之反光,使天与地皆寒光耀眼,寒气逼人,这是从纵向角度写雪“光”之强。“光”而“寒”,又是通感手法的运用。

  如果说上三联基本上是实写之景,那么尾联则纯然是虚摹之景:“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看?”“秦碑”乃泰山一古迹,而“凌绝壁”指秦碑立于泰山绝壁之上,由此可见“秦碑”非诗人于山下所能望见。此时诗人遥想是否有人如杜甫一样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攀上积雪的泰山之绝顶而登高四望。诗人设问句抒发此意,其中流露出诗人自己欲登山极望之情。

  这首诗,处处从大处着笔,无论是“晴峰”“冰泉”“云路”乃至“光”“影”,都给人以巨大之感,全诗成功地展示了泰山的雄姿,在众多咏岱诗中可谓别具一格。

创作背景

  泰山古称“东岳”,为五岳之首。唐代杜甫曾有绝唱《望岳》,描写的是泰山“齐鲁青未了”的夏秋之景,抒发的是“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胜概。历代诗人留下不少歌咏它的名篇,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此诗作于顺治十五年(1676年)施闰章督学山东经过泰山时。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猜你喜欢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
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楚泽薰风後,林皋夕照间。
渔船沿绿岸,鸟道转荒山。
久负杯中乐,长偷马上闲。
悠悠白门路,何日杖藜还。
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
娇懒强拈绣。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舞衣叠损金泥凤,妒折阑干柳。几多愁、两点天涯远岫。

当官接闲暇,暂得归林泉。百里路不宿,两乡山复连。

夜深露湿簟,月出风惊蝉。且尽主人酒,为君从醉眠。

悄寒生、沉沉院宇,不知春在何处。逢春渐老能多少,惟有暗愁无数。

春又暮,但碧草、和烟绿叶漫飞絮。画梁燕语,还是旧音声,乌衣巷陌,转盼几今古。

天涯路,流水青山如故。离魂长在郊树。夜深月暗苍梧远,化作杜鹃归去。

人不见、桃花自落空阶上。东风未许,吹梦过蓝桥,关河满目,波浪渺南浦。

年少才情亦可跨,暂时不见即天涯。何当弃我先归去,化作楚云散作霞。

绿杨垂手舞,黄鸟缓声歌。

寻幽爱独往,发兴因落日。坐眺湖南山,光影互吞蚀。

湖中与山外,倒见两轮赩。暝色下村䲧,十花发光泽。

澄波忽凝练,新月皎然出。初疑琥珀光,俄作琉璃色。

依然此石上,变态何恍惚。风细来林香,露凉减酒力。

仰观快澄霁,俯瞰畏深墨。林端见远火,归径迷欲失。

手把一麾来霅水,身似痿人方暂起。
此行本为贫所驱,非恋吴中风土美。
浩荡烟波隔白鸥,间关道路劳黄耳。
幸而别驾有诗流,相逢眉睫津津喜。
我今白首君黑头,莫讶钟鸣不知止。
每因揖客愁下榻,岂暇谈玄频捉麈。
忙里偷閒花下饮,更约广文同笑语。
把酒消忧忧更来,见说东皋今渴雨。

有明季年党祸亟,朝廷甚于河北贼。国有贤者孙与卢,权奸所忌陷之敌。

忠定勤劳擅边事,忠烈桓桓众尤恃。书生三十临元戎,文武七州得专制。

雷公白骑一蹶僵,掎隅逸贼贼复张。骁将横刀跃马返,头颅一颗高迎祥。

彼哉亨九亦持钺,公伟常为义真屈。指踪狝薙清中原,边吹神兵蹋墙入。

十烽连报阴山破,急移韦虎当关卧。宣云屹屹长城孤,东南群盗酌酒贺。

黄麾下瞰甘泉宫,墨绖仓皇对殿中。九重不怿要人怨,尽收貔虎归军容。

五千见卒奋弮出,大评决战贾庄驿。铁骠四蹙烟尘昏,槊折尸僵满袍血。

缞麻衬甲靴藏刀,舐面风前恸故僚。一死君亲名义尽,两河人鬼哭声高。

百计诬降结中竖,部曲伤残责对簿。戴就烧鋘狱不移,马严连索君犹怒。

枢臣亦是功名流,争功乃与公为仇。上方赐剑不汝齿,明年送汝襄王头。

呜呼高阳继死漳州虏,城社凄凉散狐鼠。谁遣中流自坏船,至今泪湿思陵土。

云影蔽遥空,无端淡复浓。两旬绵密雨,二月似深冬。
诗酒从教数,帘帏一任重。孰知春有地,微露小桃红。

畜尔经年久,悬知羽翮长。别来应念侣,秋至忽南翔。

遽欲摩云汉,能无恋稻粱。更防机事密,罗网不虚张。

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碱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暝色野无际,江皋人未还。乱流孤浸日,寒树远沈山。

沙晚群鸥静,天空一鸟间。沧浪有渔子,乘兴欲追攀。

空阶三寸雪,小阁一枝镫。夜色静如此,春风来未曾。

榻虚衾似水,杯浅酒成冰。归梦向何处,江楼最上层。

越舞吴讴别几春,御船坊下即迷律。
年来依旧多游赏,半是南人半北人。

帽上著笼冠,裤上著朱衣。不知是今是,不知非昔非。

行时唯信脚,到处便为家。午饭随粗细,三衣乱掩遮。

空名耳里水,微利眼中砂。一觉黄昏睡,金鸟出■涯。

十载红尘此胜游,麦风吹雨半湖秋。沿村碧柳眠还起,罨画青山影自浮。

范老行藏余百世,太湖吞吐只三州。闲闲鸥鹭飞来去,只笑芦花白了头。

佩璐骑麟返帝旁,屐痕所尚芬芳。
泉行地脉家家井,月到天心处处光。
模范百年垂藻泮,蒸尝千古奉桐乡。
教忠况有无穷泽,衮衮湘流一派长。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