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文山祠

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
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文丞相呵,您的英名永远流芳。深红色供帐里的灯火烛光,被寒风刮着,依旧灯火辉煌。
天地虽然宽阔,却没有你的容身之所;人生道路崎岖曲折,比恶梦还要乱而且长。
你的魂魄化为子规鸟,在燕市月夜鸣叫;英灵像填海的精卫鸟,永不休止;像伍子胥魂怒激起的钱塘江潮,永不泯灭。
祠堂边也长着如同西湖岳庙的树木,枝叶都向南伸展不肯北朝。
注释
谒(yè):拜见。文山祠:文天祥祠。文天祥(1236—1283),南宋民族英雄,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抗元兵败被俘,拘囚大都(今北京市)四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就义于燕京。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在监禁文天祥的监牢所在地(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修建祠宇。
迥(jiǒng)未消:远远没有消失。
绛(jiàng)帷灯火:神座前挂着绛红色的帐帷,油灯烛火辉煌。
飒(sà):风声。
飙(biāo):狂风。
间关:道路崎岖难行。
“花外”句:意为文天祥的魂魄化为子规鸟,在燕市月夜鸣叫。相传古蜀王望帝死后化为子规鸟,叫声凄厉,张华《禽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燕市:北京柴市。在今北京宣武区菜市口,元明清三代均为刑场。
“水边精卫”句:文天祥的英灵像填海的精卫鸟,永不休止;像伍子胥魂怒激起的钱塘江潮,永不泯灭。精卫:神话中鸟名,相传为炎帝少女,名女娃,游东海而溺死,化为精卫鸟,经常衔西山木石去填东海。浙江潮:钱塘江潮。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与越国议和并停止伐齐,有人进谗,后被疏远。吴王赐剑命伍子胥自杀,并把他的尸体装入皮袋,投入江中。传说他化为潮神,随江潮激涛扬波。
西湖树:岳飞坟在杭州西湖北岸栖霞岭下。《西湖志》载墓上木枝皆南向。

赏析

  本诗首联写文山祠的悲凉景象,为全诗的情调打下了基础;颔联概括文天祥一生的悲剧,颂扬其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高风亮节;颈联连用子规、燕月、精卫和浙江潮来隐喻文天祥被害后,人们的沉痛哀思;尾联用岳飞比文天祥,以英雄遗恨长存作结。全诗歌颂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用典精当,词句凝练,格调沉郁,情感深切。

  首联先写文山祠内庄严肃穆的气氛。红色的帷帐映着灯火,摇晃在寒风里,这景色让诗人想象文天祥当年在风雨飘摇中孤军奋战的历史场面,显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远远没有消失。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虚实相衬,从而表现出文天祥不屈的英灵,也暗含了对文天祥死难的痛悼与钦敬。这一联,讴歌了文天祥的坚贞爱国情操,并把“英灵迥未消”五字作为全诗的纲领,以下皆由此而生发。

  颔联用洗炼的笔墨,概括了文天祥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乾坤浩荡身难寄”,南宋灭亡,国家不存,文天祥避敌追捕,然而乾坤浩荡,无处寄孤臣义士之躯。“道路间关梦且遥”,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押往元都燕京,这句写押解途中情景。文天祥抗元不果,忠义难寄,诗人用十四字描述文天祥九死一生,百折不挠的经历,暗含诗人对文天祥浩然正气的赞赏。

  颈联连用数典进一步地深化了文天祥的坚贞爱国情操。上句写实,诗人来到燕京,凭吊文丞相祠,耳边传来“子规”在月下的悲啼声,如哀如怨,顿生对文天样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崇敬之意。下句以“精卫填海”的故事,说明“填海”是不可为之事,精卫决心要填,寓意文天祥抗元的决心。就当时大势看,抗元胜利的把握是很小的,而文天祥忠于宋朝,正以精卫填海的精神去实现抗元之志;又以钱塘江怒潮,喻其坚贞不屈的精神,赞美了文天样忠义爱国思想。诗人在这里巧用数典,使“英灵迥未消”进一步具体化,对仗工稳,用典切题,语意悲壮,激扬正气。

  尾联为了表现这种精神的感召力量,作了夸张性的描写。丞相祠前也有像岳坟那样枝皆南向的树木,表明树枝也受到丞相精神的感召,不肯向北方的敌人屈服。南面向阳,树枝容易发旺,这本是自然现象,诗人为了歌颂丞相爱国精神之伟大,因而产生这种联想。把“西湖树”和“丞相祠”联在一起,也是有意使南宋两位民族英雄有所关连,在发扬爱国精神方面,起到前后继承和相互辉映作用。诗至此而止,造成余响不息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歌颂了文天祥的英灵浩气长存天地之间,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诗从文山祠周围气氛落笔,颔联仅用十四字,高度概括文天祥的光辉业绩,用笔精练。颈链展开想象,句子富于主观色彩。尾联回到祠堂,用祠中之树遣枝向南描写文天祥魂魄不散,誓向南宋的一片忠诚。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在于运用神话典故,作联想的浪漫手法,歌颂文天祥坚贞爱国精神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全诗用典妥切,属对工整,精致细密。

创作背景

  《谒文山祠》当作于诗人任职北京之时。诗人在瞻仰南宋文天祥纪念祠以后,对这位民族英雄的被害表示痛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这首七言律诗。
边贡
  边贡(1476 ~1532)字庭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猜你喜欢
胜日登临云叶起,芳风摇荡雪花飞。
呈晖幸得承金镜,飏彩还将奉玉衣。

吴门有奇士,二弟偕好修。鞍马照红颜,往来长者游。

带剑何良绮,垂缨亦绸缪。岂不揽豪贤,我志非所求。

驾言旋北郭,灌园依一丘。白云荡虚壑,馀映翻寒流。

置酒临高台,邈焉怀其俦。鸿鹄既云举,千里常悠悠。

清风动帷幕,皎月光沉浮。读书见古人,鸣琴调逾幽。

无取广川观,昔在汉阴叟。天子御飞轩,龙蠖时乃瘳。

回首望中原,壮心未可收。

青溪柳色动离愁,江水苍茫送客舟。两岸断烟看踯躅,半天微雨听钩辀。

洞庭月傍君山晓,湘浦云兼梦泽流。归去故园如忆别,秋风应倚岳阳楼。

古戍苍茫朔气横,黄尘扑面野云生。人传燕赵悲歌地,水咽荆高变徵声。

百战河山余废堞,清时烽燧尚孤城。萧萧落日催征骑,愁听荒笳到耳鸣。

百丈冈头佛寺开,晚凉按辔陟崔嵬。落花乱逐溪流泻,归鸟低冲马箭回。

云外老僧锄笋蕨,树根童子扫莓苔。景清爱借禅房宿,不为参玄听讲来。

那时那日此门中,桃花树下初相逢。
只见仙人种桃树,未闻仙人看花红。
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
忽闻仙踪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红。
桃花谷里桃花仙,桃花美人树下眠。
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
美酒消愁愁不见,醉卧花下枕安然。
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
不入浊世凡尘染,情愿枝头做花仙。
春来三月香风送,便是花奴问君安。
今年秋意早,夜傍井梧生。
怪得雨声急,洗教山骨清。
倚栏看叶舞,寻砌听蛩鸣。
举目无非爽,吟诗易得精。

每厌风尘思海峤,不知城市有瀛洲。青山西去岚光近,紫阁前临王气浮。

小艇半横莲渚外,好风多在树枝头。何当载酒频相过,笑倚阑干对白鸥。

独对疏窗暝色侵,幽居况味岁寒心。井泉近户邀停骑,街树过檐送噪禽。

把镜渐看双鬓短,抛书空坐一镫深。不忘薮泽雕笼里,庄舄由来总越吟。

三年春色过边城,萍迹东归未有程。细细和风红杏落,涓涓流水碧湖明。

花林啜茗添幽风,绿亩观耕称野情。何日要荒同入贡,普天钟鼓乐清平。

种花莫种官路傍,嫁女莫嫁诸侯王。种花官路人取将,嫁女王侯不久长。

花落色衰情变更,离鸾破镜终分张。不如嫁与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

尊师家世华山陈,新筑高堂古涧漘。临水每同鸥结社,采花閒与鹿为邻。

窗通晴旭排高树,帘卷秋风暗绿筠。振屐梯山烟淰淰,缚船登濑石粼粼。

凤衔春色颁真诰,龙吐霞光夹羽轮。阴洞■中云似塔,白厓奔处雪如囷。

拂衣兰草已多碧,在眼楸花无数新。钟磬撼林群鹤唳,丹砂贯井毒蛟驯。

张公昔者来归隐,陆子前朝此问津。烟雨晦明真若画,山川灵怪岂无神。

未应芝岭终辞汉,可是桃源不记秦。我欲从今就君住,定侃东海卷黄尘。

行吟向暮天,何处不凄然。
岸影几家柳,笛声何处船。
楼分瓜步月,鸟入秣陵烟。
故里无人到,乡书谁为传。
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十里香山寺,三年到几回。
不嫌送客远,端是爱山来。
老木生僧住,閒云为我开。
归鞍意未足,城鼓莫相催。

淆名江上月,幽思岭边云。没世无知己,陪祠未当勤。

丧衾论邪正,诗律较铢分。端似太丘长,公卿见纪群。

才见绿杨飘絮。又见赪桐垂乳。三十六鸳鸯,尽在藕花深处。

飞去。飞去。生怕晚来烟雨。

海天那得山阴雪,访戴何时乘兴来。两地长乖双剑合,百年几共一樽开。

曾怜庾老南楼月,忽睹何郎东阁梅。抚景怀人更唱和,诗成刻烛让君材。

啼鹃春已暮,徒倚念流光。
雨涨溪舂急,山晴火种忙。
寻芳知兴浅,怀远觉愁长。
两月无来客,青苔满石床。

密字刊章上紫清,九霄雷雹下砰訇。布衣敢运回天手,豸角弥坚报国诚。

四罪尚嫌宽窜殛,八荒伫望庆升平。陈东无恙汪黄黜,此事尤彰帝鉴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