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跳望所见的景象。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旋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增强了时空感。诗人驰骋笔力,描绘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诗人是回看宫苑和长安。这里用一个“花”字渲杂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的感觉。云雾低回缭绕,盘亘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像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显得生机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其他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相互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表明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铺垫。“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夸饰成顺天道之举。
古代应制诗,大多是歌功颂德之词。王维这首诗也不例外,但诗歌的艺术性很高,王维善于抓住眼前的实际景物进行渲染。比如用春天作为背景,让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层春色;用雨中云雾缭绕来表现氤氲祥瑞的气氛,这些都显得真切而自然。这是因为王维兼有诗人和画家之长,在选取、再现帝城长安景物的时候,构图上既显得阔大美好,又足以传达处于兴盛时期帝都长安的风貌。
悲风摇落大荒迷,白草黄云散鼓鼙。直遣漠南无只骑,燕然不羡汉臣题。
晴江澹微澜,曳云在层巘。参差连舫出,散漫群鸥远。
始知遵汉广,遥睇高旆卷。怀贤每忘贱,临流亦忘蹇。
苍茫景将入,窈眇春犹浅。新知遽相违,馀悰何由展。
税驾倚扶桑,逍遥望九州。二老佐轩辕,移戈戮蚩尤。
功成弃之去,乘龙上天游。天上见玉皇,寿与天地休。
俯视昆崙宫,五城十二楼。王母何窈眇,玉质清且柔。
扬袂折琼枝,寄我天东头。相思千万岁,大运浩悠悠。
安用知吾道,日月不能周。寄音青鸟翼,谢尔碧海流。
闽海地脉多峰峦,万山烂漫奔中原。砉然截断罗刹水,四扇突兀开雄关。
琉球日本使络绎,东瓯南粤人蹒跚。荔支末利争赴市,江珧牡砺来输官。
一夫当关按剑立,百万铁骑心胆寒。唯天设险表万国,正器岂许庸夫干。
我从窑岭上嵽嵲,时节正届春光残。樟松合抱挺百尺,白石遍插青琅玕。
幽丛荫郁百鸟聚,啁啾似惧弹金丸。山花无名开绝壁,一枝冷露零漙漙。
红如丹砂白如雪,黄紫照耀成斑斓。竹鸡大唤走木客,野猿上树千回盘。
行来绝顶踞关口,此日恍在蓬莱看。金银宫阙散异彩,鞭鸾笞凤声珊珊。
俯视原畴平若掌,江海一气云天宽。众峰起伏如怒浪,前后左右皆儿孙。
坳中陡起一片白,黑风飒飒烟瀰漫。阿香推车响脚底,跳珠乱迸黄河翻。
飞流千丈分百道,下注龙井增波澜。浑浑沌沌震玄窞,水石拮隔何时乾。
仆夫下岭如健犊,小竿羊牯同巑岏。吴山越水足迹遍,未若此境夸雄观。
荡胸决眦渺何许,襟怀始笑吾儒酸。笔底光芒射六合,南游好惬平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