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春晚”之“春晚”,据首句“花落”之意,是指暮春之晚。诗所描写的,乃是乡村暮春晚景。
红日西沉,夜色降临之前,一位“吟余小立阑干外”的诗人,正在游目观赏村野景致。吟,可以指作诗,亦可以指诵读诗文。这位诗人白昼一天都在伏案,薄暮时分,微感疲倦,便走出屋子,在楼台(其居处是简陋小楼,故有“柴门”之语)栏杆外稍立片刻,略事休息。一、二、四句便是他“小立”时所见之景。
他先近看柴门。时已晚春,花儿纷纷飘落,有的还飘进了门内,把那夕阳的余辉挡在门外,可见落花堆积之多。继而又远看树林。稍远处有一片树林。苍茫暮色之中,可以看到几只黄昏时的乌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紧挨林子飞着。将乌鸦称为“点”,是因为距离较远,天色昏暗,望去像“点”一样。最后诗人放目遥望,在那乡间小路的尽头,远远望见樵夫渔子,担柴捕鱼,一路归来。
展现在诗人眼前的这“春晚”三景,景景都扣题中“晚”字,而起笔“花落”则点明了“春”字(诗中指暮春)。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谐和、静谧的意境。然而,诗人笔下所的静境,又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诗行之中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鸟飞鱼跃的活泼气息,诗人就置身在这恬静而又富有生意的境界之中,饶有兴味地“小立”观赏。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理学家论人物,颇重所谓“气象”。程颢曾说:“自再见周茂叔之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说的是茂叔(周敦颐)为人的气象。此诗的境界与他的为人一样,也是静而不寂,饶有生意,颇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述而》)的气象。
翠筒初裹楝,芗黍复缠菰。水殿开冰鉴,琼浆冻玉壶。
一鼓鱼龙急。看滔滔、妙高台下,乾坤嘘吸。彷佛云旗和翠盖,贝阙鳞堂齐葺。
料此际、百灵都集。十万黄头皆突鬓,挽湘累、今夜谁先及。
有人在,江潭泣。
吴儿柂尾飘红褶。但回帆、水云飐处,翻身径入。不斗黄金唯斗捷,江水骇时欲立。
惹商妇、银筝声涩。一霎悲欢才过眼,渐日斜、桂楫纷收拾。
山如睡,黛还湿。
秋风万里至,一雁过长天。嘹唳胡笳里,凄凉塞笛前。
庭空飘落叶,家远梦江船。声急零霜夕,书迟度岭年。
罗浮归未得,沧海到应先。楚客谁同听,西楼片月悬。
解印今朝去有期,何须更勒北山移。了知风伯恳留意,正是攀辕卧辙时。
吾闻列山之儒骑鹤飞,明月为佩霓为衣。又闻化鹤丁令威,七十甲子今始归。
先生扁舟载飞鹤,五湖七泽将安之。江湖旧游波渺渺,床头金尽故人少。
犹能为客典春衣,酒边豪气天地小。名贤歌颂题满轴,披图亦自不碌碌。
黄金白璧分与人,惟有便便五经腹。朅来访我坐毡冷,岸帻扶筇微酩酊。
开樽促席意气倾,剪烛商诗寒夜永。星星斑鬓今如此,清谈自是青云士。
试问烟波载皓衣,何如一舸携西子。
何年美人宝钗失,深井沈泥污玓瓅。一朝拾得再揩磨,三回五回看叹息。
双鸾匹凤两股匀,终然污色难为新。当时光莹照头上,有似桃李摇青春。
今人不识古仪状,宝钗虽好非时样。为君插罢拥髻悲,物无贵贱皆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