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王实之,有忧虑边境被敌人侵犯的话,回笔疾书回答这件事。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有志儿郎,不要在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乳燕飞》《贺新凉)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阕各十句,六仄韵。余为变格。
三和: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忧边之语:忧虑边境被敌人(指蒙古军)侵犯的话。
国脉:国家的命脉。
长缨:长带子。
戎主:敌人的首领。
尺度:标准。
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
谷城公:亦称黄石公。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
骊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传说唐朝李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
两河路:指宋代行政区划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即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区。
联句:两人或多人各作一句或两句,组合成一首诗,谓联句。
登楼揽镜:上楼照镜,慨叹功业未建,人已衰老。
冲梯:冲车和云梯,古代攻城的工具。
制难:挽回危难的局势。
金汤:“金城汤池”的省语,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
投笔:投笔从戎,用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边疆的典故
题柱:汉代司马相如过成都升仙桥,曾在桥柱上题字说: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雄。全词感情丰沛流畅,词句凝练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气风发、朗朗上口。

  “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想起“千钧一发”的危急。一个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于是发一声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当时,蒙古贵族屡屡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统治者却不思进取,嫉贤妒能。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

  接着,作者抒发任人唯贤的议论。以“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浑号,出身行伍,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有了这些名将贤相,“国脉微如缕”的惨状也就有扭转的可能了。

  以下又连用西汉张良遇谷城公(即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和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而俱立大功的两个典故,来说明即使没有承授与凭借,照样也可以保家卫国建立功勋。作者频频使用“问”、“未必”、“试看取”、“岂……也……”等词,既增加了感染力,而且一气呵成,逻辑严密,虎虎有生气。这种宏论高议,以诗的语言和情感发出,更具一种动人的力量。刘词议论化、散文化和好用典故的特点,于此可见一斑。

  下片,作者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棋柝联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但这一宏愿都成了过去的梦了。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国势日非,愁肠百转、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下边两句,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北风,暗指北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敌方进攻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由此可见。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它危,边域之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旧唐书·突厥传》载卢俌上唐中宗疏中语)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作者以反问句式写出上面两句,有理有据,足以服人。接着,作者大声疾呼:好汉们,不需再计较个人得失,不需发无聊之呻吟,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和王实之共勉。这两句,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舞力量。

  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蕴义丰富。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蒙古军自从于公元1235年开始南侵后,以后几年每年都要派军南下掳掠。南宋军民对蒙古军的入侵,进行了坚决的抵抗,战争互有胜负。公元1243年(宋理宗淳祐三年),蒙古军攻四川,破大安军。淳祐四年五月,蒙古军又围攻寿春府(今安徽寿县),由吴文德率水陆军增援解围。词人刘克庄不断听到这边境告警的消息,感到国势危殆,他希望当权者广招人才和英雄豪杰,共赴国难挽救危亡,写下了《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猜你喜欢

穷日愔愔已死灰,似沈眢井念昭回。一声霹雳起平地,顿觉青天万里开。

江远潮痕细,城回路势斜。
竹行穿砌笋,风堕过墙花。
篆叶虫留字,衔泥燕理家。
主人清到骨,相对只杯茶。
又抛蓑笠出山来,那得江鸥不见猜。
一醉真成吞溟涬,三人曾共住蓬莱,
翰林词伯玉为骨,直指绣衣霜作台。
莫笑樵溪穷太守,短篷烟雨亦佳哉。

荒鸡一再号,驱车事晨征。寂寂秋风萧,况此华月明。

万顷琉璃中,着吾一身行。肝胆尽冰雪,毛发亦含情。

超然鸿濛初,顿觉百虑溟。安得王子乔,为言此时情。

释褐方从宦,青山故郡邻。
草深湖带雨,花暗驿藏春。
鼓聚祈蚕女,舟逢射鸭人。
幕中应待久,徒此惜离辰。

白云千里故园心,海上青山辨武林。燕雁度江天渺渺,吴枫接岸日阴阴。

故乡今日是真还,入里遥应喜动颜。岐路苦辛年岁里,庙堂勋业梦魂间。

閒看瞑鸟苦深树,静爱秋云卷碧山。传语绰然亭下柳,旧枝新叶许谁攀。

暂息尘踪泯世缘,且留金地礼金仙。三生石湿垂萝雨,百衲衣薰煮茗烟。

猛虎跑泉松户外,驯猿投果石龛前。春深绝顶人稀到,花落闲窗僧自禅。

参桂齐名骨自香,百花酿醑助甘凉。
含金咀玉风标别,消得肩吾为发扬。

卓哉子之师,见予心罔二。一笑割平生,萧然释重累。

命汝从予游,衣履常不匮。愿汝作乔松,愿汝齐无畏。

汝归必瞋喝,恐汝学业坠。师死殊铮铮,汝生宁愦愦。

我能亮汝心,见我多含泪。汝行不自繇,汝志不自遂。

所以咫尺隔,经月复经岁。我实愧汝师,汝颜不须愧。

饮啄匪自今,兹事况其最。勿笑修福人,修福良足贵。

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

水涨千江雨,林红一夜霜。秋深鹰力健,风急雁声长。

金井馀阴薄,银床滴露凉。飘零白羽扇,犹带旧时香。

鼋鼍出没黄田荡,龙虎盘蹲白下城。
才俊满前劳顾问,愚蒙在下冀升平。
波涛江汉暂时险,烟雾乾坤有日清。
文士负才徒倚马,武夫挟勇秖谈兵。
朝廷安用生疑虑,田野何由睹圣明。
薇露每愁东日上,柳云犹带北风横。
群公退食方云喜,数子驰心尚慕荣。
泽国暮春观扑满,江湖深夜炯搀抢。
乡村落落真堪叹,冠冕峨峨未足惊。
黄犬东门怜往事,白头南土忆归耕。

西蜀文章伯,东吴阀阅家。族传贞观旧,躅继信陵遐。

雅度人难测,高名众共誇。为桢材不小,韫椟玉无瑕。

鸣凤占谐吉,乘龙偶契嘉。三床邀纳笏,万弩护排衙。

世赏官仍及,朝参宠复加。天颜垂眷顾,地肺侈光华。

缓步方鸣玉,高情欲泛槎。翻然归翠麓,姑尔奉黄麻。

彭泽还栽柳,河阳不种花。投閒销日月,访古略烟霞。

腊蚁常开宴,春鱼每看叉。兴来恒放逸,宾从任喧哗。

閤静褰珠箔,窗虚閟绿纱。琴弹多古雅,诗就辄妍姱。

愿作梁间燕,徒惭井底蛙。执鞭曾莫效,抱瑟敢长嗟。

恋恋情终在,悠悠道苦赊。春风吹去旆,翘首又天涯。

小筑洄溏上,春阴水暂寒。柳遮莲叶艇,花碍竹皮冠。

生理寻常足,閒心一寸宽。知予厌奔走,绝口不言官。

花针穿月,蜘丝织巧,河畔鹊桥催渡。相逢谩道是新欢,反惹起、旧怀无数。

沉沉凤幄,依依鸳梦,愁煞晓寒归路。羲和若肯做人情,成就它、云朝雨暮。

三叠古阳关。轻寒噤、清月满征鞍。记玉笋揽衣,翠囊亲赠,绣巾揾脸,金柳初攀。自回首,燕台云掩冉,凤阁雨阑珊。天有尽头,水无西注,鬓难留黑,带易成宽。
啼妆,东风悄,菱花在,拟倩锦字封还。应想恨蛾凝黛,慵髻堆鬟。奈情逐事迁,心随春老,梦如香冷,欢与花残。闲煞唾茸窗阁,十二屏山。

享祀崇祠配,风流老辈存。诗名犹未沫,经术至今尊。

侧想干戈日,曾经祲沴昏。斯游良不易,雅赏接琴樽。

三五称佳夕,清辉自昔闻。今看新月早,已觉夜光分。

无力穿疏幔,如钩隐暮云。却疑墙角上,花影欲纷纷。

江面初生一缕阴,霏霏尽作老龙吟。飘来远屿归帆湿,维向芦花伴宿禽。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