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
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
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再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注释
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馨:香。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鸂(xī)鶒(chì):一种水鸟,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鹧鸪。”
桑柘(zhè):桑木与柘木。深:茂盛。
蚕:农家养蚕女。渌(lù):水清而深的样子。

鉴赏

  第一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第二首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前村后垄”犹言“到处”。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饰、绮丽、纤弱的诗来,贯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独树一帜。明代杨慎指出:“贯休诗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诗话》),真可谓独具只眼。

创作背景

  贯休是晚唐诗僧,《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这组诗是他在农村为客时的题壁之作,创作时间是晚春时节,具体年份不详。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猜你喜欢
令月归馀届早春,羲舒相望协元辰。
初阳乍逐青旂动,圣寿长随凤历新。

艨艟破浪用如神,天下安危寄此身。快马健儿争入手,票姚车骑岂无人。

腐儒本欠健侯相,末座宜充较射宾。髀肉渐生豪气退,无家莫更厌清贫。

老去愁多秪为花,不堪风雨更泥沙。买栽自笑贫无地,卧看谁怜醉是家。

江上路遥随梦到,袖中诗好向人誇。词林旧侣风流在,许赠繁香压帽纱。

南望黄河亦壮哉,吕梁之水如奔雷。飞流万里昆仑下,急峡千峰日夜摧。

汉署君为沧水使,徐方人识济川才。登临莫作观涛赋,恐有鱼龙处处哀。

湿云载春山,晴秀怅莫逢。朝来双闼前,顿失千巃嵷。

天地大藏疾,何所不包容。峰峦失养晦,草木未发蒙。

芙蓉不敢巧,反朴鸿濛中。老眚叵辨物,存亡诘儿童。

昼夜不分明,中恐移愚公。又虑九疑缩,万里来相通。

争高或不平,出气荡其胸。水墨用吾事,丹青莫为工。

十年夹毂路缤纷,今去还山卧白云。五老峰头飞瀑下,不知何处遇匡君。

一落书生口,魂香不计年。须眉元别驾,翻托李娘传。

五月无花草满原,天回南极夜当门。龙香一篆魂同返,犹藉君王旧赐恩。

蜀锦吴绫剪染成。东皇花令一番新。风帘不碍寻巢燕,雨叶偏禁斗草人。
非病酒,不关春。恨如芳草思连云。西楼角畔双桃树,几许浓苞等露匀。

故里心期柰别何,几时回首一高歌。镜中丝发悲来惯,他日相逢应更多。

岁当己亥三月初,天子南幸鄢郢都。
飞书走檄连日夜,藩司之使催皇夫。
编氓土著签不足,流居浮户贴始敷。
索资要赂弊难竟,私有里甲公吏徒。
高原竖旗众夫集,县官领夫速行役。
额夫四百征已办,发票捉人尚村邑。
城中杻械絷盈道,中男幼丁尽供籍。
问之何物为此谋,校官署职明需求。
赤金白银惟意纳,少者禁锢多即收。
穷乡下井宁得脱,苦刑痛笞无时休。
丝毫公费非不有,簿册夸张任其手。
小民但图免淹系,儿女何辞易升斗。
君不见广文昔时饭不足,仆妾年来厌粱肉。
又不见苍头役卒衣旧鹑,夜半通贿人椓门。
邻并无非樵钓者,庄生物论宛然齐。雨中寒树物鸱立,
江上残阳瘦马嘶。说与众佣同版筑,吕将群叟共磻溪。
覆巢破卵方堪惧,取次梧桐凤且栖。

美人酌我金屈卮,灯前漫笑鸣朱丝。湘水烟花渺无极,巫山暮雨恨何时。

一曲未终情哽咽,再行一鼓心断绝。莺簧百转绿杨深,雁柱千行青竹裂。

须臾四座笑颜开,霓裳起舞香风回。清歌正遏流云驻,大嚼不觉玉山颓。

昨日春风到芳草,今朝春色满怀抱。袖拂梨花片片轻,杯分桃叶纤纤好。

劝君莫惜醉流连,劝君莫却红锦缠。歌残酒尽共归去,亭亭璧月明中天。

燕咒东风竹生笋,迟日帘栊人意静。卖杏已闻巷口声,落梅犹堕林梢影。

柳线作暖榆钱冷,昨夜碧桃开露井。游女如云珠贴巾,钿车一路碾香尘。

春至春迟春归急,落红吹雨沾衣湿。待欲留春留不及,极目天涯芳草碧。

数声鶗鴂增呜咽,蝴蝶呆向空枝立。昨日杨花今日萍,东君何苦太纷营。

竹屋少行迹,闭门春昼长。
天时半晴湿,人意共炎凉。
苔藓侵阶绿,荼醾压架香。
冥搜寻杖屨,不为看花忙。

夜火疏钟伴寂寥,十年旧梦泊枫桥。清狂不见王司理,来问寒山寺外潮。

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蔼蔼疏烟迷远树。野航横不渡。
竹里疏花梅吐。照眼一川鸥鹭。家在清江江上住。水流愁不去。

短髯道士梦中身,唤醒邯郸索解人。莫作东山品丝竹,神奸禹鼎铸方新。

气入丹田养白鸦,斯时方日结黄芽。华池神水含明月,取得刀圭大似麻。

雨过园林晴书,又早晚春前后。名花婀娜芳丛,露湿胭脂初透。

折取归来,丰韵更觉撩人,正是欲开时候。翠靥垂红豆。

低亚帘栊,密护殷勤相守。妖娆无力,梨花半同消瘦。

怪煞东风,惯能皱染韶华,故把轻寒拖逗。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