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
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
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
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虽:虽然。
失:失去。
春城,春城一般指昆明。昆明,别称春城。本诗中未透露具体指代地点,或“春城”也可理解为“春日某城”,泛指春色。
醉上:此处指“游玩饮酒赋诗”。
期:约定。
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
裁遍:裁,裁剪,此处指书籍校正。“裁遍”即“遍裁”,喻指用心教书育人。
因:趁机,此处为趁此机会。
吟:沉吟,此处指教导学生。
郢岸:郢,指旧时楚国都城。岸,指岸边。此处用“郢岸”代指各地学生。
百亩蕙:《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
欲:想要,期待。
采:采摘。
商崖:与上句“郢岸”相对。商:指商国。崖,指山崖。这里泛指山崖。
三秀芝:与上句“百亩蕙”相对,灵芝野菜,泛指山上的野菜。商被灭后,伯夷和叔齐,采薇而食,以此显示高洁,也喻指坚贞。
此两处借用典故:借楚辞喻指诗人自己高洁并尽力培育兰蕙一样的优秀学生。借伯夷和叔齐采薇而食来表达对友人共同相约采灵芝野菜而食的期待,也表明自己高雅的情操和品质。
栖野:指栖息在野外,喻指自己虽有鹤之才华,却未在朝为官。
鹤笼:指关着鹤的笼子。本处用“笼”喻指身不由己的某些束缚,或指官场上的某些束缚。
宽使织:即“使织宽”,意为能使笼子织的更宽阔。诗人未在官场,故自喻为“栖野之鹤”,因此能把束缚自己的笼子织得更广阔。实指自己未在朝为官,因此不受某些束缚,能自由自在。
施山僧饭:布施山野僧人的饭菜。僧人吃斋饭,没有肉食。以此喻指自己生活清贫、朴素。与上文的“欲采商岸三秀芝”相承应。
别教炊:别,指特别的,别样的;教炊,煮食的方法。此处指不一样的或特别的煮食方式,使斋饭也能吃得可口留香。
但医:期待医治好。
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健:康健。
不怕:不用担心、害怕。此处指不忧虑、不忧愁。
江花:指江岸边美丽的花草。江花也喻指人才,与上文的“郢岸”相承应。
满枝:开满枝头。也喻指人才济济。
诗歌的首句表达了诗人因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欣赏春色而深感遗憾。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是说友人因病而错失与自己春日共游饮酒的约定,放下帷幕苦读讲学,未能写成新诗。流露出对友人因病而无法与自己一道游览春光的遗憾惋惜之情。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前句说自己在室内培养人才,但内心仍想去山崖上采摘三春秀丽的花枝。此句表达诗人因友人无法赴约而也闭门教书,但内心仍旧充满对春天美景的渴望之情,仍旧流露出对于无法饱览春光的遗憾之情。
诗歌第五句写自己如野鹤一般,不受约束,言外之意是自己现在没有在官场,也并不会期待投身官场。
诗歌第六句写诗人虽然吃着朴素的饭菜,但心安理得,非常惬意。言外之意是虽然贫穷,有才难现,即使生活朴素,但我内心宽阔,没有束缚。
诗歌第七句,诗人期待友人的眼疾能尽快好起来,言外之意是我很担心你,希望你一定要战胜病患。
诗歌第八句是说,只要能让皮日休的双目重新恢复健康,不怕将来没有花满枝的美好春景供我们一同游赏,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病情的关切与宽慰,希望友人疾病能尽快转的美好祝福,友人一定能恢复康健的信息,以及对将来携手共游的期待之情。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
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
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
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新诗藉甚美清扬,汝叔书来许雁行。已是入林同小阮,还应赌墅似中郎。
文高龙种偏堪识,禄薄牛车也不妨。莫向中兴论大雅,老夫名姓欲深藏。
刷马江洲意气豪,中原战罢脱征袍。柳花黄扑桃花紫,看蹴春流起怒涛。
画省无心久握兰,西湖花月正丛残。共传军府题诗客,肯作吴藩入幕官。
杨柳花时频纵酒,牡丹开后独凭阑。最闲园里征歌处,江左三人管幼安。
香海风流人已去,尚馀螺壳擅辞华。渊源家学千秋继,不愧诗名在杜家。
每从凶岁后,恩泽入人深。俯仰苍生事,饥寒圣主心。
截粮留水次,分食到桑林。为国勤休燠,须知玉步临。